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9日
有人说,2010年在江西“千亿产业俱乐部”扩军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这一年,钢铁、石化、食品三大产业,继有色产业之后,相继突破千亿元大关。4个千亿元产业犹如4根擎天柱,支撑起赣鄱经济大厦,引领江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千亿元产业更呈现群起“逐鹿”之势。纺织业人士豪言,今年确保跨入“千亿俱乐部”;南昌、赣州、九江、上饶、新余等纷纷亮剑,各地制定的新五年规划目标中,不少市级千亿元产业也逐渐浮出水面。
跨越千亿元门槛,是量的巨变,也是质的飞跃。
经济专家称,千亿元产业因其规模庞大通常被誉为“大象”。如今,这些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其跳起舞来所迸发出的产业活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带动效应,或将使赣鄱经济脱胎换骨。
![]() |
新钢世界最厚钢板投产
![]() |
华意压缩订单旺
![]() |
钢花飞舞
![]() |
江铜火热的生产场景
![]() |
江铜产量创新高
“产业大象”群起领舞
生机盎然的5月,昔日的弹丸小地湖口,正成为一个巨大的舞台。
在湖口县金砂湾工业园九江钢厂专用码头,工人们正忙碌着将一车车钢材吊运到货船上,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将这些钢材发送到全国各地。厂区内九江钢厂150万吨钢铁技改工程在紧锣密鼓地推进,8月份工程完工后,九江钢厂的年产能将达到550万吨。而就在去年5月,九江钢厂总投资75亿元的“以新代旧、综合利用”技改工程投产,让萍钢的产品结构进一步完善,结束了公司“有板无材”的历史。
紧靠长江的湖口县如今成了我省新型钢铁产业基地。在距离九江钢厂不远的银砂湾园区,当地政府已经预留了5000亩工业用地和配套的长江岸线,准备省内3家钢企联手投资200亿元,建设600万吨宽厚板特种钢项目。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自豪地说,与普通钢材相比,特种钢的附加值要高很多,这个年产值达四五百亿元的项目建成后,仅湖口县钢铁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就有约千亿元。
在湖口金砂湾生态石化产业园区,纷至沓来的石化企业,正形成完整的石化产业链。以中伟科技和新康达为核心的化工产业链聚集了龙达粘胶、天赐化工、诺贝尔化工、乔旭化工等近20家企业,园区化工企业每一节链条上的副产品都可以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如新康达生产的主产品为烧碱,副产品为氯气、氢气,一个投资30亿元的龙达粘胶下游项目因而入驻,龙达利用新康达的烧碱、氯气生产粘胶短纤维,同时,龙达产生的废液又卖给乔旭化工,废液经过乔旭加工处理变废为宝,又生产出硫氰化钠产品。“企业一环扣一环,使园区工业经济形成良好的链式发展态势,实现了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有关人士如此评价。
热火朝天的湖口,只是赣鄱大地上千亿产业的一个舞台。自2007年我省推出“十百千亿工程”计划,千亿“产业大象”开始群起跳舞。
领舞的是有色产业。拥有铜、钨、稀土、钽铌、金、银、铀等“七朵金花”的有色金属业,在2007年便提前3年完成超千亿元目标。这是我省工业沉寂多年后,迎来的第一个千亿元产业,江西工业从此迈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如今,早已超2000亿元目标的有色业,开始产生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称的赣州,有“世界铜都”之称的鹰潭,有“亚洲锂都”的宜春,都在紧锣密鼓地规划,争相向“千亿级”迈进,分别跳出优美的独舞。
钢铁紧随其后,在2010年11月15日成为全省第二个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这仅仅是一个‘迟到’的成绩,如果没有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2009年钢铁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就能达到1000亿元。”省工信委冶金处副处长付玉辉说,如今,钢铁行业早已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产品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发展延伸了产业链,产品附加值得到提高。目前,我省正稳定规划推进新钢与萍钢的联合重组,拟组建江西钢铁集团,形成粗钢产能达到2000万吨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届时,钢铁巨人一定会跳出更美的舞蹈。
石化、食品几乎同时突破千亿元。去年全年石化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2亿元,同比增长35.2%。省工信委石化工业处处长罗小茶说,这几年,我省加快了基地建设,优化了石化产业布局,推进了产业重大项目,极大增强了行业发展后劲。全省现已形成九江沿江石化产业带、湖口生态化工园、乐平氯碱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江西星火有机硅新材料基地、金溪香精香料产业基地、樟树(新干)盐化工基地、赣州市氟盐化工基地、兴国氟化工产业基地等产业集群。
食品工业在去年11月底达到1001.99亿元。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蒋国宾说,一大批过亿元的重点企业崛起是过千亿元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全省目前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食品重点企业有84家,而5年前仅仅30余家。
引领千亿级的“单打冠军”
江西工业曾屡创第一:新中国第一架飞机从这里起飞、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诞生于此……在新时期,一批批新涌现的“单打冠军”,已成为引领千亿级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绿色是我省最大的财富,绿色也成为千亿级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如今,我省有机食品产品总数已达到750个,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在国内外市场,贴有江西生态标签的绿色食品都成为抢手货,极大助推了江西食品工业向千亿级迈进。蒋国宾认为,“十一五”期间,我省一批新崛起的食品企业走在最前列,焕发出新生机。2003年4月,原国有企业德兴市异VC钠有限公司改制,如今,德兴市百勤异VC纳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异VC纳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产品畅销全球各地,国际市场占有率达40%。汪氏蜂蜜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国蜂产品龙头企业。南昌大学还拥有唯一的国家级食品科学重点实验室。包括阳光乳业、金佳谷物、煌上煌集团、汪氏蜂蜜、润田公司、四特酒厂、国鸿集团、草珊瑚科技产业公司在内的一大批食品工业企业,均酝酿上市。
化工产业中也涌现一批“单打冠军”。占中国同类产品最大份额的江西星火有机硅厂,有机硅单体产能已达到每年3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位于景德镇市的黑猫股份公司,企业炭黑产能产销量连续数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成为全国最大的炭黑生产企业,也是国内同行业第一个通过市场运作成功上市的企业;位于九江的昌九农科公司为国内最大的丙烯酰胺生产基地,年产量达6.5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位于井冈山革命老区的江西天人生态公司,真菌杀虫剂产能居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公司负责人梁小文说,高毒农药全面禁止后,无毒、无害、无废物残留的绿色环保生物农药产品将成为市场生力军。改变了我国真菌杀虫剂商业产品为零现状的天人生态公司,未来前景不可估量。
迈入千亿元产业的钢铁工业同样多项技术指标和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在2009年我省共有5项技术指标名列全国第一和一项世界第一的基础上,2010年我省又有炼焦、高炉炼铁、轧钢生产、球团生产4项指标进入全国第一。新钢造船板、钢绞线和方大特钢汽车弹簧扁钢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今年3月,世界首台弧型特厚板坯连铸机工程经过1年多紧张施工,在新钢又顺利下线,它的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已完全掌握此项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省工信委冶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批单打冠军的涌现,说明我省钢铁发展势头强劲。今年一季度,我省累计出口钢材17.2万吨,同比增长11.46%,出口值达12104万美元,同比增长39.57%。
作为千亿元产业的“大哥”,有色业多项指标当之无愧为国内行业老大。不仅仅铜产业综合实力全国第一,钨的初级、中级产品产量和销售量也位居全国第一,赣州稀土产业稀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去年也首次超越包头市列全国同行业首位,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份额。
在战略新兴产业,江西的“单打冠军”更令人瞩目。凭借粉石英储量全国第一的资源优势,一大批光伏产业上下游项目迅速在我省集聚,我省也力争打造成全球重要的光伏产业生产基地。曾生产第一架飞机的航空工业,发展同样迅猛。截至目前,江西直升机的研制品种、生产规模居全国首位,直升机市场占有率已达70%以上。根据规划,我省拟通过3至5年的发展,成为全国直升机、教练机研制生产主要核心基地,高级教练机、直升机、通用飞机和无人直升机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达到全国第一。
新兴产业中不断涌现的“单打冠军”,无疑将促使我省“千亿方阵”不断壮大。
进位赶超,各地市剑指千亿
省级千亿元产业不断涌现、壮大,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也纷纷亮出了新五年规划的目标,不少市级千亿产业逐渐浮出水面。
鹰潭2010年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1046亿元,同比增长63%,成为我省设区市中首个“千亿元产业”。鹰潭市自豪宣布:这是“世界铜都”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
南昌市则规划了一个“五大千亿产业”的路线图:到2015年光伏光电、汽车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分别突破1000亿元,到2020年,航空制造、服务外包、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分别达到千亿级规模。市长陈俊卿认为,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立足自身优势,并非拍脑袋拍出来的。比如光伏产业,南昌拥有国家光伏技术研究中心,江西赛维LDK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光伏企业,特别是全球唯一的技术最先进、发电效率最高、单块面积最大的2条太阳能薄膜生产线已经在南昌达标生产。在光电产业方面,南昌是全国最早的4个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之一,南昌目前已有晶能光电、联创光电及相关LED产品配套企业30多家,建立了从LED研发、生产到配套、应用的产业链,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
新余则提出再战5年,把钢铁、光伏、动力与储能电池三大产业培植成为3个千亿元产业。为实现这一目标,新余市提出了“突破工业5000亿”的口号,紧抓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加大重点项目投资力度。目前,一大批项目正在上马、投产。新余市委书记李安泽充满信心地表示,到2015年,光伏产业的销售收入将突破1500亿元,新余钢铁的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
九江市的口号则是“决战工业6000亿”,并提出了在十二五期末,该市的纺织服装、石化和能源三个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000亿元以上。九江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九江千亿级能源产业呼之欲出,目前九江火电、水电传统能源稳步推进,新能源项目异军突起,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等,目前九江矶山湖风电场、长岭风电场均已并网发电,老爷庙风电场、都昌蔡公岭风电场、湖口皂湖陆地风电场、永修吉山及松门山风电场均已核准建设,“到2015年,全省80%的风电装机都将位于九江,而总装机容量达800万千瓦的彭泽核电项目一旦启动建设,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将更为迅猛。”九江服装、石化业在全省的龙头地位也基本确定,过千亿并不是梦想。
赣州则努力形成钨和稀土及其应用产品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打造世界知名的稀土永磁材料及永磁电机产业基地、发光材料及绿色光源产业基地、硬质合金及刀钻具产业基地。吉安提出到2015年,力争形成年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支柱产业2个。宜春规划打造“亚洲锂都”,在2015年实现产值过1000亿,力争突破1200亿元。景德镇力争把陶瓷产业、航空产业、光伏产业发展为千亿元规模产业。(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朱文标摄)
千亿产业仍需挖掘潜力
在省食品协会会长蒋国宾看来,千亿产业蓬勃发展固然可喜,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与发达省市相比,我省的“产业大象”并不够健硕。以食品工业为例,我省食品工业刚刚过千亿元,在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中仅占不到2%的份额。更让人担忧的是,企业规模偏小,90%为中小企业,产业集中度较低,没有一个“巨无霸”企业。“一个双汇集团,2009年销售总收入就突破400亿元,几乎相当于我省食品工业的半壁江山。而我省过10亿的食品企业都寥寥无几。”
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也颇让人担忧。以钢铁为例,我省成品钢材中附加值较低的棒、线、型材占45%,优特钢的比例仅为15%,先进生产技术和高端产品研发、应用相对滞后,钢材品种不全、产品质量、档次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
永盛矿冶股份公司算是我省钢铁行业的一匹“隐形黑马”,这是一家主要以钒系、锰系铁合金生产为主的企业,目前钒系铁合金产能和产量居全国第3位,包括宝钢、新钢等国内钢铁龙头企业生产的特种钢材都需要使用公司制造的“味精”作为添加剂。凌峰是江西永盛矿冶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最近一段时间,包括他在内的公司管理层正全力张罗公司上市的事情。这个仅400多名员工的企业,去年产值达到11亿元。
傅玉辉说,去年2月,宝钢入股永盛矿冶成为第二大股东,如果顺利上市,该公司将成为一家国内领先的集资源、冶炼、加工为一体的大型铁合金企业,而快速发展的江西钢铁产业缺少的正是永盛矿冶这样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
深加工也是产业发展的“短腿”。罗小茶认为,虽然这几年我省一直在努力延伸“深加工”短腿,但我省石化行业仍多为粗放式发展,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高附加值产品少等问题不少。为提高石化行业整体竞争力,我省已计划用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去淘汰一批规模较小、技术落后、排污严重的地方小化工企业,同时加快九江石化的油品质量升级工程、永修县的有机硅单体和有机硅系列深加工项目,樟树、新干等地的离子膜烧碱、纯碱等项目,通过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争取石化产业实现更大突破。
“事实上,目前千亿产业的不足之处,正是未来千亿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专家分析,随着传统产业的不断升级改造,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江西必将有越来越多千亿产业涌现。
本报记者李晚成 郑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