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新法制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9日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脊梁和强大引擎,没有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谈经济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千百十”大型采访报道,集中报道有色金属、石化、钢铁和食品等4个过千亿产业发展情况,并深入报道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五百亿的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财政收入过二十亿元的县(市、区)骄人业绩。
经典电影《五朵金花》令人看后赏心悦目、过目不忘,而被誉为江西有色金属产业的“五朵金花”——铜、钨、稀土、铀钍和钽铌,同样怒放神州,一个“色彩绚丽”的财富金矿正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有数据为证:2010年,江西省有色金属工业收入2960.51亿元(比上年增长52%),列全国第二。在2007年突破1000亿元之后,去年冲上了2000亿元,今年跃上3000亿元只是个时间问题。
现状 有色金属收入列全国第二
近年来,我省有色金属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生产发展势头强劲,全行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加强。2010年,有色金属主营业务收入达2960亿元,列全国第二。而在2000年,这一数字还仅有82.3亿元,当时仅列全国第17位。
在我省有色金属行业里,铜、钨、稀土“三朵金花”拥有绝对优势地位,2010年,“三朵金花”主营业务收入为2395亿元,占整个有色金属分量的80%。其中,铜为2048亿元、钨为211亿元、稀土为136亿元。
铜产业是江西传统优势产业,累计查明铜储量1949万吨,保有铜资源储量1306万吨,占全国的18%,居全国第一位。2008年,我省铜产业以单个有色金属品种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江西首个千亿元产业。
铜产业,在我省有色金属行业占有绝对“龙头老大”位置,而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又是其中的“领头羊”。
2010年,江铜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亿元,成为我省首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亿元的工业企业。“十一五”期间,江铜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生产效率最高的铜冶炼企业。目前,江铜冶炼产能已提升至90万吨,跻身世界前3。
而具有百年历史江西钨产业,同样有着令人艳羡的战绩。我省保有钨资源储量105.3万吨,其储量占全国18.4%,主要分布在赣州、九江、新余、宜春等地,钨冶炼和钨加工产品约占全国同类产品50%。
稀土方面,我省稀土产业经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稀土矿产品、冶炼分离产品、稀土金属及合金、稀土材料等品种较齐全的稀土产业链。2010年,我省生产稀土矿产品8480吨,完成了国家下达指标。目前,稀土磁性材料产能约占全国五分之一,稀土发光材料和稀土锆陶瓷产能约占全国一半。
问题 推动产业链延伸不够
省工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我省有色金属产业尽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就是矿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向外延伸不够。比如在铜产业方面,铜原料不足制约了产业发展,铜精矿自给率只能满足需求的40%左右,60%须依靠外购,增加了成本。同时,铜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低下;人才支撑力度不强,尤其是铜精深加工人才短缺。
而钨产业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我省的钨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表现突出的是:企业规模总体偏小,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尤其是钨高端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标 有色金属“百花齐放”
我省有色金属“十二五”规划目标尽管尚未完全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十二五”期间,我省有色金属除铜、钨、稀土外,钽铌具有资源优势,钴具有传统和技术优势,江铜已经拓展了铅锌产业,江钨控股开始拓展镍产业,许多民营资本进军铝加工产业,江西有色金属将“百花齐放”。
其中,在铜产业方面,到2015年,构建较为完整的以生产电线电缆、家用电器、汽车船舶、电子通讯、水暖卫浴等用铜产品为主导的铜产业链。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500亿元、实现利税450亿元,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实现利税500亿元。
而在钨产业方面,严格执行国家指令性生产计划。到2015年,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0亿元,利税50亿元,并培育100亿元以钨主营业务收入为主的企业2~3家。
由于稀土资源从开采到冶炼分离都受计划指标控制,我省“十二五”稀土行业发展思路是:向产业链两端寻求突破口。到2015年,全省稀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实现利税70亿元。
今年1~3月,全省有色金属销售收入824亿元(含黄金、放射性金属),同比增长63%;利税总额76亿元,同比增长了77%,其中利润总额48亿元,税金28亿元,实现首季开门红。
□文/首席记者全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