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3日
编者按 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废物与宝贝之间,缺的也许不是美和价值,而是一双发现其美与价值的慧眼。一块奇石,一件根雕,一枚古币,一幅古字画,一张旧邮票,一张旧照片,一件老式家什……在普通人眼中,它们也许是一文不值的“废物”,而在有些人眼中却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在赣南大地上,也活跃着这么一群从“废物”中发现宝贝、化腐朽为神奇的“寻宝高人”。 如果你也是一位“寻宝高人”,收藏着宝贝;如果您有上述类似的“废物”,目前尚不知其价值,请与我们联系,把您的故事告诉大家,把宝贝的价值展示给大家。 从“废物”中发现宝贝 ——访信丰县观赏石协会会长曾洪生 ○记者刘念海 见习记者朱国操 ![]() 把玩奇石,乐在其中。 一块不起眼,甚至是丑陋无比的石头,在他们看来却蕴藏着别样的趣味和巨大的经济价值。4月27日,记者来到信丰县观赏石收藏爱好者、信丰县观赏石协会会长曾洪生的家中,了解了普通石头变成宝的奇特故事。 当天上午,刚进曾洪生家的大门,记者便立刻被院子中堆放的一大堆黄色石头所吸引。曾洪生告诉记者,这些石头可不一般,它们是色泽独特的当地蜡石,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和收藏价值。曾洪生介绍,这些石头都是从当地境内的桃江河中捡来的。 据了解,信丰县位于赣江上游、贡水支流桃江的中游,河中的蜡石、彩陶石在水流和泥沙的冲刷下,石头表面变得温润、光滑。长年累月,有些石头玉化程度比较高,形成了天然的造型和图案,这些图案栩栩如生。从现场用强光灯对石头的照射中可以看见,石头的透光性很好,而且色彩很温润。曾洪生说,石头透光度越好,证明其玉化程度越高,相对来说收藏价值也更大。 ■收藏奇石2000余件 在曾洪生家的二楼,他向记者展示了多年收藏的得意作品。“这个是‘俊猴望月’,这个是‘神鹰’,这个是‘寿星’……”曾洪生一边把玩着一个个造型独特的石头,一边向记者介绍着它们的名称,在他的介绍和擦拭之下,原本看来平淡无奇的石头,都变得活灵活现,令人啧啧称奇。 曾洪生认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文化素养的提高,而收藏奇石是提升文化修养,陶冶情操的很好途径。他还特意为奇石收藏写了一首诗,诗中有一句话:“赏石启心智,学艺悟人生”。他告诉记者,之前长期从事宣传工作,让他对奇石收藏有一种特殊的喜爱,自己也很享受收藏奇石的过程。 但捡石头的过程,却让曾洪生吃了不少苦头。据了解,为了收藏这些石头,他每次都要走很远的路,一路跋山涉水,并在此过程中先后损失了3辆摩托车和1部手机。他告诉记者,有一次在河里寻找石头,因为太投入,结果上游水库放水自己也没有察觉,等发现河水涨到齐腰深时,才匆忙上岸,而腰间的手机却被河水冲走了。除了自己到河里寻找以外,他还会从当地的一些采砂工人那里购买。他近期就花50元钱买来了一块奇石,因为石头中间自然形成了一个非常规则的圆洞,所以他将它命名为“仙人洞”。就是这样一块一块地积攒,通过6年多的坚持,曾洪生已经收藏了蜡石、彩陶石等石种共2000多件奇石。 ■将举办个人奇石展览 对于奇石收藏的前景,曾洪生非常乐观。他告诉记者,周边县市的奇石收藏爱好者得知信丰县有如此奇特的石头后,多次找上门来出高价购买,但都被他婉拒了。据悉,当初有一位朋友出价1万元买他的“神鹰”,他却没有同意。曾洪生介绍,“神鹰”是他非常喜爱的一件作品,而且今后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近期,曾洪生打算购买一个博古架,把奇石摆上去,并给每一块奇石起个名字,做好标牌,举办一次个人奇石展览,把本地的特色“石文化”发扬光大。他同时告诉记者,其实,收藏奇石既要追求经济利益,同时也要懂得享受其中的乐趣,赏石怡情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