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9日
今年以来,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重点企业、园区经济、工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35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44.6亿元,增长48.6%;实现利税332.6亿元,增长49.9%,实现了首季“开门红”。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立了大功。但是,当前工业运行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还较多,存在资金供应紧张、高峰期电力供应紧张、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土地指标有限等不利因素将日益显现。为此,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迎难而上,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保持工业强劲发展的好势头,必须强化生产要素保障,进一步夯实工业发展基础。生产要素的稳定供应是保持工业快速增长的前提。当前,生产要素的供应紧张对我省工业快速增长造成了一定影响,我们必须迅速采取措施,着力改善生产要素供给。要通过加强政银企对接,完善融资担保平台,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积极缓解企业的资金困难。在加快电力基础建设的同时,要尽快建立电力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调机制,完善避峰、错峰有序用电方案,合理确定工业企业生产计划,突出保障重点工业企业的生产用电需求。要着力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协调作用,切实加强用工信息的预警和发布,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有针对性地进行用工培训和补贴。积极完善园区、企业周边的配套设施,促进人力资源的供应量的增加;同时,还必须引导企业努力营造和谐的劳资关系,提升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降低用工数量的需求,实现供需平衡。在积极争取我省重大项目用地列入国家重点项目管理的同时,要探索建立土地使用的管控机制,在有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积极发掘土地后备资源,加大清理闲置用地的力度,充分发挥各类协调调度平台的作用,有效保证工业用地的合理需求。
保持工业强劲发展的好势头,必须加强节能降耗,进一步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要围绕“十二五”节能约束性指标,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业节能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实施节能重点工程,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节能降耗,抓好500家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管,鼓励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大力促进生态与经济的有机融合。要妥善处理好节能降耗与工业增长的关系,把工业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源。要着力提升行业“四率”水平,树立“四率”行业标兵,通过典型引路,引导企业对标挖潜,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用能效益。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严守保护生态环境这条红线,坚决控制高耗能项目,坚决控制高排放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防止发达国家、地区“碳排放”向我省转移。
保持工业强劲发展的好势头,必须推进重点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的带动力。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在全省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发挥强大带动作用。我们既要立足当前,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现代化管理技术改造提升石化、冶金、纺织、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在现有基础上实现量质齐升,打造超千亿传统优势产业群;同时,要着眼长远,谋划产业布局,突破核心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配套能力,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铜、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光伏、半导体照明、生物新医药、稀土和钨等产业上率先取得突破,力促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
保持工业强劲发展的好势头,必须加大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力度,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去年以来,我省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举办了一系列合作推介活动,围绕一大批重大项目与央企、外企、大型民企签订了合作协议。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促进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抓好任务分解落实,积极为重大项目立项、用地、环评创造条件,提高项目调度质量和时效;要根据本地发展实际抓好项目落实,把产业发展布局与重大项目结合起来推进,把确定重点扶持对象与项目进展情况结合起来推进。通过促进重大签约项目的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和达产达标,培育一批超千亿的支柱产业、一批过百亿的重点园区和龙头企业。
江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