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抚州:长大了长高了 变美了变成熟了

来源:大江网-新法制报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7日

  去年,抚州市生产总值增长了15%,增幅居全省第3位;财政总收入增长4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5.7%,增幅均居全省第3位。今年第一季度,财政总收入达28.2亿元、增长60.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0.3%、增幅居全省第3位。“最具历史风味城市”、“浙商投资潜力城市”、“苏商投资首选城市”、“全国绿色生态城市”、“中国低碳经济示范城市”等一个个耀眼的荣誉称号也接踵而至。

  省委书记苏荣近日到抚州市考察时由衷感叹道:抚州长大了、长高了、变美了、变成熟了。

  近年来,抚州市朝着“建现代工业新城、创文化生态名城”的目标来规划,按照“大产业、大文化、大绿化、大水面、大空间”这五大理念来实施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并正逐步调整发展战略部署,积极地做好产业承接无缝隙文章,使当地的发展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抚州市城南新区一公园

  文化立城

  建“文化生态名城”

  抚州是“临川文化”的生成地,是王安石、曾巩及汤显祖的故里。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长期以来抚州的文化基础建设陷入窘境。当地一些有识之士称,抚州人缺少的不是文化资源,需要的是眼光、雄心和胆气。

  如何才能建设符合自身特色的城市?抚州市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抚州人对城市建设的定位很明朗:建“文化生态名城”。

  为提升城市凝聚力和吸引力,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抚州市着力做好“文化立城”的文章,将当地独有的文化有机地融入城市建设和发展之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最具历史风味城市”

  对抚州的城市文化定位,抚州市首先塑造今日抚州的视觉图景,然后在规划中,创造性地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与地域优势,以审美的意识发掘历史遗产,以此来丰富城市建筑的文化内涵。

  最值得一提的当属抚州名人雕塑园。

  名人雕塑园位于抚州市行政中心南面,占地面积约1000亩,其中绿化面积400亩、水面300亩,是一个集湖面、生态园林、小型广场、游步道、建筑小品、景观文化、名人雕塑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城市大型主题公园。公园里170多种花草植物争奇斗艳,66座名人雕塑矗立,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悠久的文化,鲜明的特色,无疑是城市参与未来竞争的“王牌”。抚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城市的成熟发展,为城市创造品牌效应。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首要的是城市文化的竞争。提高城市品位和知名度,增强城市吸引力,才能引来更多的资金和项目,实现城市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在“2010全球商报经济论坛暨亚太工商界领袖峰会”中,抚州荣获“最具历史风味城市”大奖。

  五大理念

  走适合自己的城建之路

  省委书记苏荣近日到抚州市考察时由衷感叹道:抚州长大了、长高了、变美了、变成熟了。

  “我们继承下来的不是城市建筑,而是建筑所产生的人文价值。城市建设就是在继承的同时,建设和开发新的文化。”抚州市的领导班子抱着这样的思想认识,因地制宜地做好城市建设文章。

  工业是魂,城市是本。近年来,抚州市以建现代工业新城、创文化生态名城为总体定位,围绕“大产业、大文化、大绿化、大水面、大空间”的五大理念,做好“产业兴城、文化立城、生态绿城、治水秀城”四篇文章,加强城市建设,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建设道路。

  打造出一个新抚州

  事实上,下辖一区十县的抚州,其城区的地盘狭小,只有市政府所在地的临川区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里”,抚州全市人口390万,中心城区人口却只有40多万。这种局面,在21世纪的今天,多少有些令人尴尬。

  于是,一个“大城市”蓝图,开始在城市的管理者心中酝酿。2006年,经国家及江西省政府批准,抚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个大胆的发展规划:向南扩张,打造一个新抚州。

  从2007年春天开始,地处江西省东部,东、西、北三面环水的抚州城开始向南部平原扩张,城市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人们的想象。4年时间过去了,生机勃勃的新抚州,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又一新作。

  “大城市战略”是摆在抚州人面前的一个重大机遇。抚州人正积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让周围5县1区向市中心城区靠拢,形成半小时经济圈。

  按照规划,到2020年,抚州城区面积将由目前的45平方公里扩展到80平方公里,并朝着人口100万的现代化城市迈进。2010年,从首次回到家乡省亲的台湾“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周家复博士,在参观游览了抚州市城南新区后,会发出由衷的感叹:“抚州文化园建筑宏伟、气派,文化底蕴深厚。梦湖碧波荡漾,绿意盎然,环境优美,着实令人心旷神怡。”

  数据显示,仅在去年,抚州市中心城区投入50亿元,开工建设37个重点城建项目,建成区面积达到50.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51.43万人,进入了大城市行列。

  无缝对接

  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基地

  目前,抚州市正逐步调整发展战略部署,积极地做好产业承接无缝隙文章。抚州市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机遇,主动接受南昌的辐射和带动,在项目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布、战略策划等方面加强与南昌的衔接,实现一体化、同城化发展。

  同时,该市围绕海西经济区建设,加强与闽台的产业合作互动,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努力实现在工业、交通、农业、工商、物流、港口、旅游等方面全方位的“无缝”对接。该市利用参与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闽粤赣十三市、闽粤赣福州经济区等区域合作活动的机会,先后与南昌、北京市平谷区等地缔结为友好城市,建立了在开放型经济等多个领域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大投入做强大工业,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基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抚州市围绕重点产业发展,着力加强园区平台建设,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去年,全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7.5亿元,增长50%;实际开发面积扩大了6.8平方公里,达到44平方公里。

  今年,抚州市财政预算内安排了1500万元作为金巢经济开发区建设专项资金,并从市本级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20%用于支持开发区发展,各县(区)也在预算内安排好园区建设专项资金,继续加大园区建设投入,力争全市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0亿元以上。

  工业发展谱出动人乐章

  接得东风至,扬帆破浪行。良好的承接平台也促进沿海相关产业整体性转移到抚州市。

  数据是枯燥的,但却是最有说服力的。两年来,总投资60亿元的轻纺产业园、总投资50亿元的永康机电产业园、总投资50亿元的高信化工科技园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台州汽配产业园、总投资30亿元的生态塑料园、总投资20亿元的五金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的电子产业园、总投资16亿元的永康建材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香料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新型塑料薄膜园等10多个沿海产业集中地区的相关产业园区整体性转移落户抚州市。

  一个个企业落户抚州,一个个园区安家抚州,一批批资金涌入抚州,描绘出工业发展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浙商投资潜力城市”、“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城市”、“中国低碳经济示范城市”等一个个耀眼的荣誉称号,谱写出抚州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基地的动人乐章。

  去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了15%,增幅居全省第3位;财政总收入增长4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5.7%、增幅均居全省第3位。今年第一季度,财政总收入达28.2亿元、增长60.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0.3%、增幅居全省第3位。

  文/图 陈强 记者刘太金

来源:大江网-新法制报

责任编辑:陈强 记者刘太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