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收获政策红利,节能公司走进春天里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5日

  经过多年的苦盼,我省几十位“节能医生”终于等到了“政策收获期”,最近,他们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各类申报材料,准备申请国家节能奖励资金。去年4月,国务院出台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文件,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并出台了资金补助、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现在,这些政策已陆续进入“兑付期”。日前,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我省已有29家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国家备案,节能产业已经进入一个发展的“春天”。

  节能服务业迎来发展春天

  江西分享节能科技公司今年完成了对玉泉岛大酒店的燃气节能改造,经过测试,节能量超过11%,以此计算,酒店一年可节省八九十万元燃气费。公司董事长胡永忠正忙着准备材料,将项目上报有关部门,申请国家节能奖励资金。最近,和他忙同样事情的节能服务企业可不少。按照规定,我省将对以合同能源管理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节能服务公司给予财政奖励:按每吨标煤的节能量,中央财政补助240元,省财政补助60元。

  胡永忠作过测算,按照每吨标煤节能量奖励300元的标准,可增加节能企业约5%的利润,看起来这个金额占比不高,但毕竟这是企业获得的真金白银。实际上,节能服务公司获得高“含金量”的扶持政策远不止资金奖励,还包括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胡永忠算了一笔账,仅在税收减免这一块,预计今年公司可省下约20万元。而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政策红包”的效益会愈加明显。

  对于节能服务公司来说,现在已经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这不单单指国家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扶持,还指社会节能意识的提高。江西汉峰低碳节能服务公司副总经理李军就深有体会:3年前如果敲开某家企业的门谈合同能源管理,对方的第一反应就是“偷电”。而现在当节能公司提出“免费改造”的商业模式后,许多企业会表示“试试看”。因此,这两年大量的节能服务公司涌现,李军说,除了目前29家通过国家备案的公司外,我省还有超过100家的节能服务公司。

  缺钱成“节能医生”软肋

  要说现在我省这些“节能医生”遇到的最大麻烦是什么,得到的答案十之八九是“缺钱”。确实,摆在各大节能公司面前最大的“拦路虎”就是资金短缺、融资难。南昌华耀节能公司总经理孟庆芳说出了许多同行的心里话:“如果融资顺畅,那整个行业将得到飞速发展。”

  “节能医生”缺钱的问题从这个行业起步起就一直存在,这与行业的盈利模式密切相关。企业垫资帮助用户进行节能改造,再从用户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成本、获取利润,一个项目的资金回收周期短则二三年、长则五六年,甚至有的企业两三个项目完成后,就再也没能力接受订单了。

  李军说,从5年前进入这个行业以来,公司已完成或在实施的节能项目有几十个,投入2000多万元,如果现在再有投资额较大的项目摆在面前,他都不敢接,因为已经没有能力再投资了,甚至公司股东都把自家的房产拿到银行抵押贷款了。这也使许多节能公司陷入恶性循环:融不到资,就无法继续做大,影响增强品牌影响力,而实力无法增强,在融资上面也始终困难重重难有突破。

  国务院去年出台的文件提出: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担保品范围,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但这并没有扭转节能公司融资难的现状,节能公司找银行贷款,首先要提供的就是抵押物,而节能公司并不像工厂一样有大量资产可以作抵押,因此,多数企业只能“望钱心叹”。

  政府推动不遗余力

  “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很好,但现状举步维艰。”这是胡永忠的观点。在他看来,合同能源管理企业除了缺钱外,还缺少支撑这个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服务,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就节能量出现纠纷时,都找不出一个公认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来做裁判。

  胡永忠在进入江西市场的三年时间里,被多次“放鸽子”。几家公司对节能改造有非常强烈的意愿,节能服务公司与其签订合同,完成设备采购后,结果接到一个电话,这个项目我不做了。甚至有的客户拿着节能公司制订的节能改造计划,自己买设备改造去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胡永忠只能摇头自认倒霉。

  省发改委环资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近年我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较快,但目前依然处于市场培育阶段,节能服务公司除了面临市场风险之外,还面临着诚信风险,不仅要操心自己的企业能不能生存,还得“保佑”客户能够健康的活下去,原因很简单,如果客户破产倒闭了,那投入的巨额节能改造资金自然就无法获得收益。此外,企业还要承担很大的诚信风险,如通过改造后,节能量到底能够达到多少,双方各说各话,这种纠纷在行业内并不少见。

  但是,相关部门也正在逐步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难题。今年我省就计划引一批作为第三方的节能量审核机构,作为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的“裁判”,对节能效果进行权威评估。此外,今年我省计划依托这29家通过备案的企业,并引进一些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重点对钢铁、水泥等行业推动节能改造,打造一批样板工程,让社会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刺激企业实施节能改造的热情。

  本报记者郑荣林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郑荣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