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西部大开发“第二季”:兰西格经济区现身

来源:南方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1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兰西格经济区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以下称“课题组”)组长安树伟向本报记者透露,兰西格经济区的研究课题已经完成,并在今年3月底向国家发改委做了总体情况的汇报。

兰西格经济区包括兰州、西宁、格尔木、德令哈等西北地区城市,目前课题组研究规划的总面积为40.77万平方公里。这相当于上月刚刚获批的成渝经济区面积的2倍。

此前,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当中,该地区都被定位为西部地区新的增长点。

国家在西部的经济区位布局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包括成渝、关中天水和广西北部湾等;二是西部地区的新经济增长带,包括呼包银、新疆天山北坡、兰西格、陕甘宁等经济区;三是省域经济增长点,包括滇中、黔中、西江上游、宁夏沿黄、西藏“一江三河”等。

此西部布局当中,规划中的兰西格经济区属于第二层次。

主打循环经济

“‘十一五’期间,国家规划了关天、成渝、北部湾等经济区,这是第一层次的规划。”安树伟说,“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当中,国家又规划了两个层次区域规划,兰西格就在国家第二个层次的规划当中。”

课题组对兰西格经济区的首要定位,是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这方面,兰西格地区具备一些先天条件。

兰西格经济区及周边地区资源丰富,区内柴达木地区盐湖、石油天然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煤炭等资源丰富;青海省海南州、黄南州,甘肃临夏州等地的水能资源,柴达木、武威等地的风电、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但同时该地区经济结构也面临着突出问题,包括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等等。

课题组统计,2005-2009年,兰西格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451.9

亿元增加到2586.4亿元,但在甘肃和青海两省及西部地区的地位却呈现出下降趋势,该地区生产总值占西部地区的比重则由4.3% 减少到3.9%。与成渝、关中等西部第一层次经济区域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安树伟指出,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在资源开发强度和次序、加工流程和工艺、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等方面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原有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生产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因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此前,国务院于2009年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批复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0年,国务院又批复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

“甘肃省和柴达木地区的两个总体规划,也为创建兰西格国家循环经济区发展示范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安树伟说。

规划仍有变数

在课题组的研究规划当中,兰西格经济区以兰青-青藏铁路为纽带,并确定了兰州-白银、乐都、西宁-平安、德令哈、格尔木等五个重要城市节点,构建“五点一线”的空间发展格局。

“按照我们的思路,以城镇建设、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发挥带动东西、辐射南北的重要作用,把兰西格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和引领区。”安树伟说。

不过,在课题组所列的五个节点城市当中,兰州和西宁是省会城市,而其它几个城市在经济总量乃至行政级别上都与这两个城市相去甚远。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8月出台的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当中,将兰州、西宁、格尔木经济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在今年出台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当中,关于该经济区的表述却变成了“兰州-西宁经济区”。

甘肃农业大学教授贺有利更为认同后一种表述。贺有利认为,格尔木是副地级市,人口仅有27万,全市GDP仅有162亿元。而且兰州、西宁相距仅仅220公里,格尔木距离西宁却长达800公里。

目前,甘肃、青海两省分别规划了兰(州)白(银)都市圈和西宁都市圈。贺有利认为,应分别构建兰州-西宁经济区和格尔木循环经济区,而不是兰州-西宁-格尔木经济区。

而课题组在此次规划研究中指出,格尔木是连接青藏甘新川的交通枢纽,应继续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积极探索高原地区循环经济模式,建成青藏高原资源加工转换中心。

“西宁未来规划的特色产业优势仍需要格尔木提供的石油和盐化工资源。”安树伟说,“另外,如果区域规划过于的分割、松散,也并不太有利于整体布局和规划。”

 

兰西格经济区发展规划研究去年由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组织课题招标工作。据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组织的最近一次有关经济区规划的工作汇报当中,仍使用的是兰西格经济区的名称。但规划区域最终如何确定,仍存在变数。

分享:

来源:南方网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