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特聘教授施康: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漫长且充满挑战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本报记者 田鹏

    5月17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正式开幕。论坛期间,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特聘教授施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就全球货币体系及美元地位、数字人民币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等热点金融问题发表了专业见解。

    在谈及全球货币体系及美元地位时,施康指出,近期美元资产虽遭遇抛售潮,但这只是短期现象。尽管市场对美元资产的信任度有所下滑,致使美元在市场投资及储备货币中的占比下降,不过,其作为主要货币的地位还较难被撼动。欧元、人民币、特别提款权(SDR)等新货币在短期内无法被市场广泛接纳,因为储备货币的形成是国家经济综合实力长期积累的结果。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元仍将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全球货币体系从单极向多极转变,还需经济领域发生重大变革,目前距离这一目标尚远。

    对于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施康表示,普通民众对数字人民币的接受度取决于其相较于现有支付方式的优势。当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为大众带来良好使用体验时,若数字人民币无法展现独特优势,便难以获得老百姓的青睐。这一现象在国际市场同样存在,例如在美国,信用卡等支付方式根深蒂固,导致支付宝和微信的推广面临困境。数字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意义重大,但对普通百姓而言,实际好处才是关键。其发展应依靠市场力量推动,只有当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发现使用数字人民币比传统银行结算更便捷、更具成本优势时,数字人民币才会被广泛采用。新技术的普及不能仅依赖政府推动,只有让用户切实感受到便利、利润或优惠,才能真正实现推广。

    谈到人民币国际化,施康坦言,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漫长且充满挑战。当前,人民币不可兑换以及严格的资本管控,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最大阻碍,这使得人民币难以像日元、瑞士法郎等货币一样在国际市场自由流通。尽管中国经济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实体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必然带来货币需求,但当下经济面临外部冲击,并非开放资本账户、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的最佳时机,这两者相互制约。人民币国际化并非终极目标,而是辅助目标,不能为了国际化而盲目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可兑换,必须充分考虑资本外流压力等因素,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

    在施康看来,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人民币实现充分可兑换和资本自由流动后,凭借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必然能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