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4日
▲家住瑞金市的98岁老红军刘家祁高兴地接受了来自上海的摄影家们的采访。
重访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纪念地和历史遗址,以摄影家的眼光,用摄影作品再现党的光辉历程和新中国今天的辉煌,为建党90周年献礼。
4月1日,由上海市文联和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组织的“党的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摄影艺术精品展创作活动”启动。50余名上海市资深摄影家参加了此次大型采风活动,他们共分9条线路,先后分赴江西的南昌、井冈山、赣州及贵州遵义、陕西延安等36个拍摄区点进行创作活动。4月1日至7日,由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一行7人组成的创作组,先后抵达我市的宁都、瑞金、兴国等地,在当年的反“围剿”战场及瑞金旧址群、兴国将军园等地进行艺术创作。
难掩心中兴奋,
用相机定格历史
4月2日一大早,进入赣州第一站宁都县的上海摄影家们,在当地宣传部门的热情安排下,参观了宁都起义纪念馆,讲解员的介绍让大家激动不已。纪念馆中的墙壁上,至今还保存着当年红军留下的宣传标语,让大家的相机快门“咔嚓”声不停。在宁都县,上海摄影家与本报记者用了2天时间,先后前往第一次反“围剿”东韶战场遗址和小布、黄陂等旧址群采访拍摄,并前往赵博生烈士墓祭扫。
4月4日,在瑞金沙洲坝革命旧址群的红井边,摄影家王鹤春深情地把红井水装入瓶中,准备带回上海去。
在兴国县竹嵩山以及随后走访的方石岭、老营盘,当年的战场遗址依稀可辨。“当时,敌军在行至竹嵩山下的岔路口时与红军交火,双方为争夺交通要道展开了3天的激战,红军打完子弹后就和敌人拼刺刀、肉搏,敌我双方损失都十分惨重!”4月6日,站在兴国县高兴镇的竹嵩山上,兴国县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胡玉春向上海的摄影家们介绍起了当年战斗的情景。摄影家们一边聆听,一边纪录,更多时候则用相机记录下眼前这片战场的变迁。
在方石岭隘口,当年的驿站仍然保存完好,但早已不是赣南通往吉安的唯一交通要道了,在其不远处,已开通一条宽敞的柏油马路。竹嵩山顶残垣断壁的道观、弹孔遍身的古樟树、草莽深处的战壕工事……
在兴国拍摄创作活动中,老营盘、敛江书院、将军公园……一处处珍贵摄影创作素材,让摄影家们流连忘返,难掩心中兴奋。
采访赣南健在的老红军是此次摄影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此次赣南之行的最后一站。在结束赣南各地拍摄回到赣州后,4月7日,创作组一行又马不停蹄,特意去看望了两名健在的长征老红军。
赣州之行收获颇丰,
摄影作品将向世人展出
在我市的几天摄影创作活动中,上海的摄影家们认为,此次赣州之行意义重大,收获颇丰。几天来,摄影家们先后瞻仰了革命遗迹,聆听了革命战斗史,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大家还进行了进村入户式的采风创作,分别拍摄了当地旅游、文化、交通、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巨大变化。摄影家们在创作中不辞劳累,为拍到一个好的镜头,往往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翻山越岭,表现出了良好的专业风范和敬业精神。同时,当地的党史研究者以及摄影人发挥熟悉情况的优势,提供了大量拍摄素材,还担任翻译和向导,为此次活动圆满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每到一处,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一次精神的洗礼。这是我们摄影家们的共同心声。”此次赣南创作组的领队郭金荣告诉记者,他们原以为革命老区偏远贫穷,没想到老区已今非昔比,经济建设成就也出人意料,同时壮丽的风光也让人流连忘返。
创作组成员、职业摄影师秦智渊表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摄影家们重访赣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苏区旧址,再一次感受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执著的精神追求,也感受到了90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据介绍,此次摄影采风创作活动的成果将作为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献礼,汇总各地摄影作品后,在上海举办大型的“党的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摄影艺术精品展”,届时有关我市的摄影作品也将一并向世人展出。
▲摄影家们聚焦一棵大树,这棵弹孔遍身的古樟树,是当年反“围剿”的见证。
▲上海摄影家在宁都县东韶乡永乐村拍摄村民家的红军标语。
▲在瑞金沙洲坝旧址群,上海摄影家装了几瓶红井水,他们说要带回上海去。
▲正在建设中的宁都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
▲兴国将军园里春色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