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202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2% 回升势头总体向好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8日

    本报记者 孟珂

    2月7日,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52.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增速比2022年全年提高1.8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分别增长3.9%、5.4%、4.7%、5.4%,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恢复态势,全年回升势头总体向好。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孟圆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我国经济在波动中恢复,稳定因素有所累积,物流运行环境持续改善,行业整体恢复向好。市场需求规模恢复加快,高端制造、线上消费等新动能领域回升明显。物流供给质量稳步提升,多式联运、航空货运等协同高效物流服务全面发展。单位物流成本稳中有降,产业链循环基本通畅。物流企业降本增效内驱力增强,头部企业战略转型步伐加快,引领行业向规范化、精细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物流需求结构调整加快

    从结构看,2023年,农产品、工业、消费、进口领域物流需求稳定增长,恢复力度好于2022年。其中,农产品物流需求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23年全年粮食总产量6.95亿吨,猪牛羊禽肉产量0.96亿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3%和4.5%。农产品物流总额5.3万亿元,同比增长4.1%,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工业品物流需求稳步回升。2023年全年工业品物流总额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2022年提高1.0个百分点。

    物流需求结构调整加快,增长动力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换。从产业领域看,2023年全年装备制造物流保持良好回升态势,增速高于全部工业物流2个百分点,特别是汽车、智能设备等领域物流总额增速超过10%,比2022年有所加快。

    从产业业态来看,电商物流、线上服务等新业态仍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全年电商物流指数均值为110.1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4%,均比2022年有所加快。从产业循环来看,绿色生产方式正在加快形成,再生资源的回收、分拣、集散等循环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相关产业物流需求规模持续扩张,2023年全年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同比增长超过17%。

    物流业收入规模平稳增长

    2023年全年物流业总收入为13.2万亿元,同比增长3.9%,物流收入规模延续扩张态势。运输、仓储装卸等基础物流收入同比增速在3%左右,支撑物流市场稳定增长。

    2023年全年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51.8%,高于2022年3.2个百分点,多数月份处于51%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2023年全年中国仓储指数中的业务量指数平均为52.4%。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高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以上数据显示行业运行向好,稳健性提升,物流供给对需求变化适配、响应能力有所增强。仓储业务活跃度提升,行业运行较为高效,助力降低社会库存水平,支撑产业链上下游循环畅通。

    2023年全年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平均为120.3点,连续多月呈回升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4%,比2022年下降0.3个百分点。对此,高帅认为,2023年各环节物流运行效率全面改善,仓储保管等静态环节占比稳步下降,资金流、物流向动态环节转移,物流要素流动趋于活跃。

    孟圆表示,总体来看,物流成本水平回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物流组织管理模式优化和宏观产业政策等综合效力的集中体现。

    物流企业内驱力持续增强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物流企业创新发展、降本增效内驱力持续增强。

    2023年年度重点调查初步汇总数据显示,重点物流企业供应链合同订单数量同比增长24%,一体化物流业务收入增长近30%,供应链物流管理、一体化等综合类物流业务占比稳步提升,生鲜、服装等专业细分领域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具有良好增长潜力。

    孟圆表示,从调研结果来看,中外运等头部物流企业正在加速产业融合,稳固合作关系,延伸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黏性,助力客户实现成本优化,上游工商企业物流费用率水平稳步下降。

    孟圆进一步表示,当前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然明显,物流市场潜力较大。随着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微观主体投资意愿稳中趋增,对市场预期基本向好,未来物流运行有望延续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仍需面对国内结构调整和国际需求偏弱等挑战,物流需求将由规模扩张向存量结构调整转型,物流市场有待优化升级,物流企业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融入实体经济供应链服务环节,以高效能物流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