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吉利汽车上半年营收近732亿元 新能源车销量增长约44%有望迎来二次腾飞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3日

    本报记者 龚梦泽

    8月22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发布2023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吉利汽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31.8亿元,同比增长25.8%,创同期新高。经营性现金流为107亿元,同比上升9.1%。上半年吉利汽车归属公司股权持有人溢利15.71亿元,同比增长1.2%;总现金水平336.4亿元,维持稳定。

    在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EO桂生悦表示,目前吉利汽车已经全面地完成了向新能源转型的基础性投入与生态建设,吉利汽车旗下的产品也完成了向智能化转型的过程。在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吉利汽车有望迎来发展的第二次腾飞。

    新能源和出口销量亮眼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六成

    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近70万辆,同比增长超13%。财报显示,吉利汽车上半年平均单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8%,至人民币10.1万元。此外,吉利在新能源领域和出口方面的销量增长尤为明显,超过集团整体销量增速。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从上半年的销售成绩来看,吉利以新能源为主线,采取的多品牌战略已经成效渐显。上半年,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15万辆,同比增长约44%,而且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整体销量占比也进一步提升至22.7%,同比增加4.8个百分点。

    分品牌来看,吉利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表现最为抢眼。极氪品牌上半年累计交付超4万辆,同比翻倍增长,达到124%。极氪001不仅成为全球最快交付突破10万辆的豪华车,而且平均订单金额超过33.6万元,蝉联“30万以上中国品牌纯电车型销量冠军”。此外,极氪的第二款车型极氪009平均订单金额达52.7万元,成为50万元以上豪华MPV全品类销冠。

    吉利通过技术协同、规模扩大、供应链竞争力提升,为各个品牌降低研发成本,提升各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整个集团的竞争力。

    与销量与业绩一同增长的,还有吉利的研发支出。上半年,吉利汽车研发总投入同比增长62.8%,达到59.1亿元。从吉利控股层面来看,近10年来,整个吉利控股在研发方面投入超过2000亿元,在新能源科技、自动驾驶、车载芯片、低轨卫星、操作系统等多个技术领域都进行了布局,为吉利汽车在内的旗下各品牌提供了协同赋能的强基础。

    在智能电动化方面,吉利已经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上建立了全栈的自研能力。

    以极氪高速NZP自主领航辅助系统为代表的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将率先在上海、杭州等城市推进商业化落地;即将上市的领克08首搭全新智驾平台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后续也将陆续开放NOA高速自动辅助导航驾驶等功能。

    在三电技术方面,吉利汽车也开发出了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雷神电混8848以及多款新能源架构等技术基础。此外,吉利星睿智算中心也在今年初正式上线,这是国内汽车公司中自建设备规模最大的智算中心,云端算力达每秒81亿亿次,可满足350万在线车辆的并发计算需求,能提升吉利整体研发效率20%。

    坚决不参与“价格战”

    淦家阅称专注打造高价值产品

    当下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今年上半年一场史无前例的价格战席卷整个车市,到了下半年价格战又有重新燃起的苗头,为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降价让利等各种促销手段成为各大汽车公司的竞争常态。

    对此,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淦家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吉利汽车不会参与价格战竞争,而是聚焦品牌战、价值战、技术战、服务战等,专注打造高价值的产品。

    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向记者透露,极氪今年上半年毛利率水平达到两位数,同样销量下毛利率能做到比(市场)其他品牌高。“极氪目前没有计划做混动(车),专注于纯电(车),2025年计划实现65万辆销量。今年开始,每年最少2款全新车型投放市场,将满足于各个细分市场,到2025年将有8款车型上市。”安聪慧表示。

    从上半年财报也可以看出,通过过去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布局,吉利的规模化效应已经显现,产品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在财务和盈利能力方面,吉利汽车也稳步实现了利润的多元化,规模和体系化优势也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展望下半年,吉利汽车将维持全年销量目标165万辆,其中极氪全年销量目标14万辆。在目前国内行业价格竞争激烈的局面下,海外市场也将成为吉利汽车利润规模保障的重要方向。接下来,吉利、极氪和领克等品牌都将实现海外关键市场突破,并深入中东、亚太、拉美及欧洲市场。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