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 通过消费能力提升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1日

    本报记者 杜雨萌

    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政策举措。

    “促进消费是当前恢复和扩大需求的关键所在,关系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对筑牢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也十分重要。”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国新办同日举行的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上半年,国内消费市场整体处在恢复过程中,餐饮、文旅、影院等线下场景快速复苏,商场、商业街重新热闹起来了,体育赛事、演唱会等也陆续恢复,常常“一票难求”。但也要注意到,一些消费品类增长势头仍不稳固,一些居民朋友的消费信心不强、顾虑不少,一些领域消费体验不佳、感受不好,需要政策进一步加力。

    李春临称,《措施》将与各领域、各品类重点政策一道形成促进消费的一揽子政策体系。通过优化政策和制度设计,进一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

    但李春临也表示,促消费政策不是所谓的“掏空钱包”“透支需求”,恰恰相反,促消费政策的出发点是帮助居民节约开支,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买到更有科技含量、更符合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避免不法“套路”、假冒伪劣等产品。政府施策更有效、更惠民,老百姓消费和福利就能同步得到提升。

    李春临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聚焦重点、精准施策、激发活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通过消费能力提升,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具体来看,在《措施》明确的六方面促消费举措中,“稳定大宗消费”居于首位。其中特别提出,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

    李春临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是1324.8万辆和132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和9.8%,在一季度汽车产销同比下滑的情况下,二季度汽车产销明显恢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成为最大亮点。

    比如,从产销量来看,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的比重已经达到28.3%,将近三成,比2022年提升了2.7个百分点。从保有量来看,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6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保有量均创历史新高。

    “目前,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已经出台。”李春临说,下一步,针对汽车消费细分市场,国家发改委将研究优化更多大众化、普惠性的支持政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扩大服务消费方面,《措施》提出,要扩大餐饮服务消费,丰富文旅消费,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提升健康服务消费。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围绕发布的《措施》,突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益,进一步做实做细“消费提振年”。具体包括更准聚焦重点领域,更加充实活动内涵,更深推进跨界融合,更好发挥展会作用,更广集聚各方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措施》还强调,要加强金融对消费领域的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化方式,加大对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的综合金融支持力度。更注重以真实消费行为为基础,加强消费信贷用途和流向监管,推动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在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合理优化小额消费信贷和信用卡利率、还款期限、授信额度。

    李春临称,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切实抓好《措施》贯彻落实,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