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策划>> 专题栏目>> 普惠金改>> 金改动态 >> 正文内容

初心如磐践使命 感恩奋进谱新篇
赣州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两周年纪实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赵书源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31日

农发行会昌县支行2.6亿元支持会昌县农业标准化蔬菜大棚建设。(资料图片)
图为上犹智慧金融平台现场推广会。(资料图片)
图为安远县2021年文明信用村(社区)、文明信用户表彰会现场。(资料图片)


  赣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诞生地,是中国红色金融最早的“试验田”,是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发祥地。

 

  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探索红色金融建设,在瑞金组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是第一家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红色银行。可以说,正是有了赣南苏区的红色金融探索,才有了新中国金融事业的蓬勃发展。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赣州抢抓机遇,积极发挥当地红色金融资源优势,推进红色金融基因传承创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奋斗,引导金融资源和金融服务重点向企业、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下沉,推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普惠金融在革命老区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2020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下发了《江西省赣州市、吉安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赣州与吉安、山东临沂成为第三批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在赣州开展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赣南苏区的关心厚爱和特殊支持。

 

  两年来,赣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感恩奋进,担当实干,把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积极先行先试,大胆改革创新,各项工作稳妥有序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

 

  A 强化顶层设计 找准试验区建设之纲

 

  风起扬帆正当时,凝心聚力再出发。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西和赣州视察,对江西提出了“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

 

  赣州获批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后,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工作当作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来抓,当作落实双“一号工程”的重要工作内容,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的有力抓手和赣州“金融双中心”建设的重要途径,提出健全组织体系、提升服务质效、推动数字赋能、完善支撑配套、强化激励引领、优化金融环境和强化机制保障等七大工作任务,并细化为30条具体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制定专项考核方案,并加强考核结果运用,使创建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找准改革定位。坚持把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列入全市深化改革重点工程,紧紧围绕建设革命老区普惠金融发展先行区、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示范区、红色金融基因传承创新样板区、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区改革定位,推动普惠金融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稳就业、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优化顶层设计。成立了由市长牵头的普惠金改领导小组,搭建了《总体方案》框架下的赣州版《实施方案》、包含30余项配套方案的“1+N”政策体系,创设了普惠金融联席会议季度例会机制、产业与金融对接常态化机制,在全国率先将普惠金改工作纳入对县(市、区)高质量发展和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考评内容。定期开展专项调查统计和政策效果监测,及时发现改革问题并协调推进,强化了改革事项的事前规划与事后督促。

 

  ——强化各方协同。充分凝聚部门和地方合力,不断出台配套政策与监管措施,引导激励各类金融机构深度参与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通过货币政策引导激励,向18家法人银行提供激励资金4676万元,带动新增小微贷款46.8亿元。监管政策强化约束、评估,督促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办理贷款延期还本累计4.89万笔、325.46亿元。各类金融机构通过加强内部机制建设、技术创新等,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B 强化金融供给 满足市场需求之要

 

  普惠金融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增加高效的金融供给,并不断优化金融供给的结构,形成多层级、高效的金融组织体系,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更好服务普惠群体。

 

  ——机构下延服务下沉权限下放。全市金融机构服务全面下沉,打通了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新增银行保险机构网点217个,达1884个,平均每个乡镇6.39个;县级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实现提档升级,1123个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和3229个助农取款服务点功能拓展,实现基础金融业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乡。13家机构成功向上争取增加了信贷审批权限,并向4家县级机构下放权限。

 

  ——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试验区创建以来,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6家,过会企业1家,上市企业达17家,在全省设区市排位第一,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原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南康区、贫困县于都实现上市公司零突破。推动了1187家小微、涉农企业在省股交中心挂牌展示,发行私募可转债61笔、融资51亿元。发行绿色债、疫情防控债、境外债、乡村振兴定向融资工具等特色创新债券650亿元,发行品种在全省最全。

 

  ——地方金融组织补位进位。在全国率先出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尽职免责工作指引》,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余额256.6亿元,较两年前增长186.06%。在全省率先出台《地方金融组织分级分类监管办法(试行)》,推动53家地方金融组织不断规范完善体系,赣州金控集团完成融资租赁、保理、小贷、金融资产管理等全链条地方金融牌照布局。

 

  ——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法人银行加强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试点方案》,推动22家法人金融机构加强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建立了组织机构健全、职责边界清晰的风险治理架构和合规管理体系,正确处理党组织同各治理主体的关系,找到党建工作与公司治理的最佳结合点,增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水平,积极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风险内控体系,引导保障公司稳健发展。

 

  C 策应国家部署 锚定普惠金融服务

 

  两年栉风沐雨,两年砥砺前行。

 

  赣州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承担着为全国探索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薄弱领域路径的重任。试验区创建的两年,正面临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和不确定性的大背景。赣州经济也正处于“乡村振兴”“苏区振兴”“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叠加、乘势而上的机遇期,但在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的两重压力下,小微企业特别是住宿餐饮、交通、文化旅游等接触性消费市场主体经营困难,助力乡村振兴和老区高质量发展是普惠金融的头等大事。

 

  ——精准纾困,让小微企业感受普惠金融温度。《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稳企纾困工作的指导意见》《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若干措施》等增供给、强帮扶、降成本、优服务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围绕“六稳”“六保”,“一十百千行动”“金融专家服务团”“小微企业首贷提升工程”等专项行动相继开展,着力提升普惠金融覆盖率。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17.87亿元,同比增长20.18%,高出各项贷款增速7.79个百分点,占全市各项贷款的比重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其中,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同比提升3.2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2.91%;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户数新增2.68万户,同比多增2210户,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一行一品”“一县一品”促产品创新。辖内各银行机构推出了家具贷、服装贷、脐橙贷、富硒贷、惠农网贷、银税增信贷等一百余种信贷产品,“保险+期货”“溯源农产品质量责任保险”创新推出,柑橘种植、肉牛养殖和淡水养殖省级特色农业保险在赣州试点,“精准防返贫责任保险”方案优化升级,家具保险共保模式落地南康。两年来,承办了全省首笔湿地资源经营权抵押贷款1000万元、全省首笔出口信保保单融资14万美元,赣州银行发放全省首笔应收账款资产池质押贷款170万元,全省首单地理标志保险——赣南茶油地理标志被侵权损失保险、省内首单赣南脐橙“溯源农产品质量责任保险”在赣州落地,成为全省首批农业巨灾保险试点设区市。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发力。加强对新创设的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普惠养老、科技创新、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政策工具部署和落实,引导银行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至今年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出租车司机、货车司机等累计发放贷款超662.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0.5亿元,同比增速13.83%。共办理贷款展期余额33.55亿元,展期笔数3016笔,惠及市场主体2769户,贷款续贷余额197.81亿元,续贷笔数8946笔,惠及市场主体6720户,得到市场主体的一致好评。

 

  ——政府性融资担保助力小微企业增信。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普惠快担业务,推出单笔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免抵押、纯信用担保贷款系列担保产品。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融资在保余额256.6亿元,其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业务在保余额208.77亿元,占总量81.36%。特别是“普惠快担”及“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规模达36.25亿元,居全省首位,惠及4935户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

 

  ——数字赋能,扩大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覆盖率。在积极推广“企业收支流水大数据征信平台”,开发“流水贷”等线上信用贷款产品,依托“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创新开发“应收账款资产池融资”业务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建设“赣州智慧金融平台”小程序,通过嵌入融资对接、数据填报、金融知识宣传、项目推介和信用创评等主要功能,搭建了政府、银行、企业信息共享“线上桥梁”,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门槛,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依托这一平台,人民银行赣州市中支牵头创设了“乡村振兴贷”等“苏区振兴贷”系列普惠金融产品,构建了“以货币政策引导、政府杠杆资金撬动、政府担保增信”相结合的融资促进机制。成功上线“普惠金融服务中心金融信息平台”,进一步提升信贷业务集中办理效率,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普惠金融服务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金融先行。两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提升政治站位,积极践行金融责任,持续优化金融供给,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金融“活水”。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2757.14亿元,同比增长13.1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0.78个百分点,占各项贷款比重42.3%;全市农户信用贷款余额513.63亿元,占农户贷款总额的39.9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88个百分点。全市银行机构积极对接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资金需求,发放“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20.44亿元,惠及贫困户、一般农户及新型经营市场主体等10800户。

 

  D 强化可持续发展 找准普惠金融之核

 

  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原则。普惠金融的市场化并不排斥政府有为,特别是为维持商业可持续而必需的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和金融安全的维护,尤其重要。

 

  ——信用体系建设日臻完善。依托“赣州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在全市范围内有序推进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企业和信用园区等五类信用主体建设,并已形成以“党建+信用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赣州普惠金改典型经验模式,相关经验在《中国改革报》、《人民日报》客户端进行了宣传报道。

 

  ——重点领域风险防控盯紧守牢。严格落实金融机构抽贷定期报告、问题企业贷款协调处置、地方政府还贷周转金、金融案件快审等四项制度,深入贯彻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基本方针,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金融消费权益保障和金融素养提升常抓不懈。常态化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6·14信用记录关爱日”等活动,引导社区、农村居民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金融消费权益,为社区金融消费者提供近距离的维护途径。创新打造调诉保产品,建立赣州市金融纠纷“商事调解+仲裁+法院+法律服务”一站式化解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以专业化调解、保全、非讼、诉讼等程序为手段,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服务。“调诉保”上线后,赣州经开区法院办理金融类案件的法官从原来的3个人减少到1个人,办案量从100件/月提升到300件/月,审理周期也从78天减少到28天,大大提升了司法服务供给能力。

 

  走向深改,阔步新程。一个个不断刷新的数字、产品、案例背后,是赣州金融人艰辛的付出;一批批项目高质量推进,是赣州金融人在勇敢地担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赣州普惠金改试验区建设将始终坚守目标定位,继续以包容的情怀、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朝着有温度、有速度、有深度的金融服务不断前进,在推动赣南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征途中绘就多彩篇章。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