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生态环境部: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2日

    业内预计,到2030年碳达峰时,累计交易额有望达到1000亿元

    本报记者 郭冀川

    7月21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7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坚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持续强化市场功能建设,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今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满一周年。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截至2022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近85亿元。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预计,完成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八大行业覆盖之后,全国碳市场的配额总量有可能会从目前的45亿吨扩容至70亿吨,覆盖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0%左右。按照目前的碳价水平,到2030年碳达峰时,累计交易额有望达到1000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陈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年来,全国碳市场成效卓著,已经初步构建了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展示了推动企业低成本减排示范作用,展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方略。未来一旦将电力石化等八大行业实现全覆盖,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陈佳说:“碳交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国碳市场建设要循序渐进,解决不同行业、不同企事业单位的碳交易定量和定价问题,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政府通过相应机制发放给企业碳排放配额,一旦企业的实际排放超过其拥有的配额,为了完成履约,企业就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其他市场主体的配额。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此前也表示,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仅纳入发电行业,交易方式仅限于控排企业对配额进行现货交易,不利于活跃市场,部分企业对碳交易机制还不熟悉,存在观望心态。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碳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可以将技术和资本引入绿色低碳领域,促进先进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围绕碳排放权交易、碳减排项目交易以及各种衍生品交易将碳技术与金融相结合,有利于缓解企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的融资难题,对企业意义更重大,更能推动碳市场的繁荣。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