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精打细算 >> 正文内容

一个中产家庭的财务报表:年入66万 要交13万个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4日

    3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该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将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关于个税起征点是否应该提高、提高多少的争论再起。

    “即使一年66万的收入,我对退休以后的生活也没有安全感。”陈明辉说,“对我来说,我更想知道,我们交的税去哪里了,怎么用?国家能不能提供给我相应的社会保障?”

    陈是上海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一家三口,按目前国内的平均收入水准,可算是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

    “如果你的税前月薪10000元,除去三险一金和个税,实际拿到手7052元。为了给你支付10000元的税前薪水,公司要支出14150元,基本上是你到手薪水的2倍。如果你买了总价100万的新房,其中有50万-70万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政府的腰包。你平时的任何消费都要交近15%的税,不过这是你不知道的。”财务总监陈明辉熟练的算起了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账单。

    “我觉得我现在的税负跟将来的收益不成比例,我交的税用到我自己头上了吗?”陈明辉夫妻收入的20%用来交个人所得税,把消费间接产生的税负全部算上,整体税负大约在32%-35%之间。

    个人所得税近年调整频繁,但是都集中在调高起征点上,中产阶层因为收入单一成为个税缴纳的主力,而富人却可以通过种种避税手段逃避征管。税收发挥出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了吗?

    三口之家的支出账本

    陈明辉刚过四十,有一个女儿在私立小学读三年级,妻子在企业上班。

    但是,他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苦命的”中产——陈明辉税前年薪51万,妻子税前年薪15万,家庭税前年收入一共66万,一年要交近13万的个人所得税。“两个人的个人所得税占年收入的20%。”

    此外,夫妻两人的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占收入的7.5%,“我俩基本都交到封顶数了”。上述“三险一金”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陈明辉夫妇每月缴纳4000元左右,一年共计48000元左右。

    陈明辉家庭开支的另一个大头是房贷。

    陈明辉的第一套房产购于1998年,位于上海市长宁区,那时候房价还没有这么“惊悚”。“当时总价37万,后来零零碎碎加起来交了2万-3万的税(过户、印花税、契税)。现在这套房子的房贷已还清”。

    陈家的第二套较大的房产购于2007年,“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当时总价180万,过户、印花税、契税共花了7万-8万”。目前每个月要还大约9000元的房贷,一年下来要支出10.8万元。

    陈明辉说,房子本身所含土地税费难以具体算清。大致估算,房价成本约有64%进入政府的税费收入。

    此外,陈家的日常消费,包括女儿的吃穿用度,加上夫妻俩的日常生活、通讯、娱乐、应酬,一个月约为6000-7000元。家庭水电煤支出,每月大约2000元。

    陈明辉说, 6000-7000元的日常消费,有的含有增值税,有的含有消费税,“大概乘以13%”,就是实际个人间接负担的税收。

   陈的女儿上的是私立小学,加上外面补习以及学费大约30000一年。“也不是奢侈,主要是工作太忙,只有这个学校可以晚上7点后接孩子。”陈明辉说,公立学校不需要交税,而私立学校的税率大概在5%,因而女儿上学也给“税收作了贡献”。

   陈明辉夫妇每年都会外出旅游,“国内国外都有,一年大概花费4万-5万。为了图省心,大都跟团,而旅游公司税率是5%-8%”。

   此外,陈明辉一年养车费用约为4万元,相关花费大部分都是缴纳增值税的,增值税在这部分支出中大约占5800-6000元。汽油税率也是17%,还有10%燃油税,大约要缴2000元的税。

    除了上述各种开支,陈家“每年所剩不过10万-20万元,主要是买基金。投资基金不用付所得税的,要缴纳印花税,税率比较低。放在基金和股票里的钱大约有一百多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李丹 邓丽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