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8日
信丰油山上乐斜塔是当年红军游击队的地下交通站,它见证了三年游击战争的艰苦卓绝。
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于1934年10月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红24师和地方武装共1.6万人,遭到敌人围剿大部损失。何叔衡、毛泽覃等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在突围中牺牲,瞿秋白和刘伯坚被俘后遇害。突围出来的少数部队会同地方武装和敌人打起了游击,项英、陈毅经过转战,于1935年2月来到位于赣南的油山地区和梅岭,开始了三年游击战争。当时,敌人采取搜山、烧山、移民、封坑、包围、“兜剿”等等手段,进行最残酷的“围剿”。陈毅和战友们风餐露宿,昼伏夜行,坚决依靠群众的支援和掩护,开展灵活的游击战争。
位于赣粤两省交界处的油山是红军长征路过之地,也是长征之后南方三年游击战的中心区域。上乐塔位于油山镇上乐村,系明代建造的六面五层砖塔,塔高29米,塔身略向东倾斜。红军长征后,红军游击队把这里作为秘密交通站的接头处,交接或转发了大量的情报材料、政治教材,解放后曾发现埋藏在此的红军步枪和油印器材等革命文物。中央红军长征时在上乐斜塔附近的红军医院留下400多名伤病员,后来有100多人养好伤后加入了红军游击队,而其余300多名伤员遭敌人突袭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的名字无法查证,但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永远闪烁着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