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金融数据回暖释放经济企稳信号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王一彤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2日

  11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1.39万亿元,同比多增138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05亿元,这两项数据均高于市场预期。从结构上看,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新增社会融资主要来自新增人民币贷款和表外融资,而票据融资同比增幅放缓,银行放贷意愿上升。可以看出,11月份,金融数据出现了总量与结构的双回暖。

  金融数据回暖,释放出的是经济增长在未来企稳的积极信号。

  金融数据往往较经济数据先行一步。时至年末,金融数据的总量和结构均出现改善,预示着明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筑底企稳具备了较多积极因素。这种判断并不简单地来自于金融数据的回暖,而是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

  首先,社会融资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1300多亿元,成为社融增量的主要支撑,而短期票据增长变慢,这表明银行的风险偏好与预期有所改善。银行放贷意愿增强,对实体经济来说实属利好。除了银行的信贷供给,更重要的是观察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否有所提振。11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信托贷款等数据均同比回升,而央行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企业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65.9%,比上年同期有所好转。上述迹象或可说明,企业的贷款需求和信心正在慢慢恢复。

  其次,逆周期调节的发力,正逐渐显现于金融数据上。新增企业贷款好于去年同期、表外融资增高,说明逆周期调节加力推动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出现好转。减税降费、地方专项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等稳投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建投资的资金制约,提振了制造业企业的投资意愿,这也反映在各类贷款数据的回升上。投资回暖延续到明年,将成为经济企稳的重要力量。

  同时,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83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689亿元,说明房地产投资仍具备较强韧性。政策层面明确表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表明“房住不炒”和构建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机制始终是长期目标。但房地产投资确实也是经济企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不以房地产投资刺激经济的前提下,应多用因城施策的差异化调控以及着眼于土地供给的改革手段稳定房地产投资。

  不少市场分析研究认为,得益于逆周期调节的逐步奏效、基建和制造业投资的回暖、房地产投资较强韧性的延续以及外部不确定性的暂时减少,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这也符合11月份金融数据所透露的趋势。下一步,应继续保持政策定力和延续性,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上发力,加速“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同时,加强财税等逆周期调节与结构调整,增强对制造业、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共促经济企稳。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郭豫亮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