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汽车金融服务费”到底算什么名目?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张末冬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7日

  一起汽车漏油事件,把平日里不受关注的汽车金融推至聚光灯下。

  近期,西安一位女士在4S店利之星购买60多万元奔驰车后,还未提车出门即出现漏油状况。在讨论质量保障、售后服务、逃税漏税等问题之后,舆论又扩大到1.5万元的汽车金融服务费上。

  在网上公开的车主与4S店负责人沟通录音中,车主反复质疑,为何原本有能力全款购车的自己被诱导贷款购车,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取了1.5万元的奔驰金融服务费,但全程未有任何服务,而且金融服务费是微信扫码销售人员的个人账户而非企业对公账户。该车主认为,对于这笔费用的收取,她毫不知情,同时也质疑流向及计价标准。

  针对这一问题,银保监会4月15日晚间对外称,已要求北京银保监局对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公司是否存在通过经销商违规收取金融服务费等开展调查,并将根据调查依法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值得关注的是,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公司在4月14日发布声明表示,一向尊重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业务运营,不向经销商及客户收取任何金融服务手续费。尽管汽车经销商是拥有自主经营权利的法律实体,奔驰公司还是公开并反复地要求经销商在其独立经营的过程中要诚信守法。

  这里所述汽车经销商即包括利之星在内的4S店。在企业关系中,奔驰是汽车生产供应商,奔驰金融是汽车金融贷款服务商,经销商(4S店)都是民营企业,负责当地奔驰汽车的销售,总体来看,奔驰公司和奔驰金融只是其上游供应商和金融服务提供商,没有股权和管理关系。

  而在操作过程中,销售流程与金融贷款流程自然就分属不同体系。但4S店销售人员往往会向消费者力推低息贷款服务。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奔驰金融的贷款利率往往依据车型、贷款期限和贴息活动,从无息、2.99%至8.99%不等。

  “汽车金融属于金融行业,受银保监会监管,是强监管行业。”一位汽车金融专业人士表示,相比而言,4S店并未受到汽车金融相关监管要求的覆盖,也不与类似奔驰之类的车厂有直接从属关系,这两方都很难对其起到约束作用。“这次主要也是因为奔驰女车主‘踢爆’行业多年来的潜规则,才开始引发这么多探讨。”该人士说。

  争论一出,不少消费者都发现自己购车账目上的问题。“40多万元的车最后将近50万元才买到。”一位于2017年购买奔驰车的吴女士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在分期3年贷款20万元之后,除了每月要交1000元出头的利息之外,费用中还包括捆绑销售的保险以及金融服务费。吴女士说,4S店搭售的保险价格稍高于个人直接购买,但当时销售人员告知这些都是“打包”售出,也就是说,有车、有贷款,就必须接受保险。至于金融服务费,吴女士表示,不清楚是什么费用,也没有工作人员详细解释。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金融服务费是针对申请汽车贷款的客户收取。由于在申请汽车贷款过程中客户需要提交各种资料,如果经销商有帮助客户准备资料申请贷款,收取一定的费用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收取的费用应该与他们提供的服务相匹配。目前,一般是收取贷款金额的3到4个点的金融服务费,与实际服务相比明显偏高。

  “我国的汽车销售体系中,4S店往往是当地唯一的销售渠道,而且还负责修车保养等一系列售后市场服务,具有一定垄断性。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比较弱势,为了顺利提车,只好接受不合理的费用。”陈嘉宁坦言,这种垄断地位导致消费者没有太多的选择权,除非放弃购车。

  巧立名目乱收费的背后,是4S店通过低价销售汽车或者在贷款上进行利率优惠吸引顾客后,再利用收费进行一定的抵补。而消费者主要面对的困境是并不透明公开的收费。

  而上述汽车金融专业人士也强调,利之星现象并不是个例,大品牌经销商由于占有强势地位,往往会对消费者提出各种收费项目,大约在汽车售价的3%至5%,这笔费用最终流入到经销商,而不是汽车金融公司。除了上述金融服务费和捆绑保险之外,还有不少4S店在卖车时还会收取上牌费和车辆检测费等费用,也有部分车型需要加钱购车。

  虽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条款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但鉴于大品牌汽车销售的垄断性,消费者通常难以完全争取自己的权利。所以,依靠外部监管规范市场必不可少。

  此外,陈嘉宁提醒,在选择汽车金融服务前,最好提前明确相关费用,并与经销商签订相应的服务合同;在服务和交易过程中,留好证据;在遇到纠纷时,能够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同时,相关行业部门也要更加积极作为,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和规范,加大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让金融服务清清楚楚,汽车交易明明白白。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