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9日
3月7日,保监会发布处罚信息称,中国平安财险一支公司因利用保险代理人虚构保险中介违规套取费用、业务及管理费列支不真实等行为,被保监会四川监管局做出罚款30万元的处罚。
记者从保监会系统发布的处罚信息发现,2011年以来,保险机构因违规套取业务费用而遭处罚的现象并不鲜见,同时保险机构各种花样繁多的违规问题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围绕保险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保监会系统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中国保监会系统已经公布近200余条处罚信息,剑指保险中介业务6大突出问题。
保险中介业务6大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保险业务人员在巨大的业绩压力下,时常会违反保险法规,存在非法套取费用、虚列营业管理费、聘用无任职资格的销售人员、账外支付激励费用、直接业务提取手续费、误导销售以及承诺给投保人保险合同以外的利益等突出问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险代理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有时候公司为了获得一些 “额外的代理费”,通过向有业务关系往来的保险公司虚开中介服务统一发票。公司在收取开票费用后,再将剩余的费用转回相关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的个人银行账户。
这仅仅是诸多保险违规手法之一。记者了解到,仅2011年2月,从中国保监会系统公布的信息来看,共有19家保险分支机构及19位相关管理人员被罚225.2万元,其中保险公司及中介分支机构被罚200万元。
其中,天安保险下属部分分支机构仅2月份就被罚4次,累计被罚60万元,原因包括该公司存在未如实记录保险业务事项,以及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费率等。
此外,平安财险黑龙江分公司接到了一张金额高达80万元的罚单,且“涉案”人数最多,处罚共涉及7名高管,处罚原因包括在被调查期间虚假批退保单、批退保费,虚列业务及管理费、直接业务支付代理手续费;未按照保监会相关规定建立和执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和业务方面内控缺失严重,在流程上未尽到审核与监控职责等。一家保险分公司高管集体受罚,这在过往的保险监管处罚中较为罕见。平安财险北京分公司也收到北京保监局80万元的罚单。
记者统计发现,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黑龙江两地分支机构本月已经累计获得了3张罚单共计罚金130万元。
分区域来看,北京、广东、安徽等地保监局开出的罚单数最多。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