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险资入市 拓宽服务实体经济渠道

来源:金融时报 钱林浩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8日

  保险资金入市驰援,成为提振近期股市投资者信心的一针“兴奋剂”。从金融监管层集体“喊话”到首只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专项产品落地,保险资金入市可谓“快马加鞭”。而在此次积极参与化解股市风险的背后,是保险资金发挥自身优势,在优化资产配置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实体经济渠道。

  补足股市长期资金短板

  有业内人士表示,股票市场容易出现波动,与短期资金太多而长期资金匮乏不无关系。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此前就曾表示,中国股市不缺资金,缺的是长期资金。

  此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优势,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证监会也在近期发布的声明中表示,将鼓励价值投资,发挥保险、社保、各类证券投资基金和资管产品等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引导更多增量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作为加快推动的三方面工作之一。

  保险资金入市以发挥长期资金优势,也在此次落地的首只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专项产品中有所体现。据了解,这款由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专项产品,在产品退出方式上,设置了封闭期、存续期,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短炒”、大进大出等现象的发生,发挥长期价值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助力缓解民企融资难题

  此次险资入市,重点不仅在于化解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风险。从更深层次来看,在去杠杆、资管新规等背景下,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所面对的融资难题较以往更为突出。股票市场作为上市民营企业的重要融资平台,此番监管“开闸”放入险资,也有意纾解上市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

  险资投资同时迎来政策利好。10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保险资金投资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股权办法》)。从内容上看,《股权办法》不再限制财务性股权投资和重大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要求保险公司综合考虑自身实际,自主审慎选择行业和企业类型,并加强股权投资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建设。银保监会表示,《股权办法》可以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长期资金支持,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长江证券分析师周晶晶认为,《股权办法》的出台,一方面放宽险企股权投资的投资门槛,扩大企业投资范围,鼓励险资加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的力度;另一方面风险控制并未放松,严格把控保险公司股权投资质量,有利于险企进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多元化投资。预计随着政策落地,险企将充分发挥长期稳健投资优势,股基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有望提升,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拓宽服务实体经济渠道

  在此轮被寄予厚望入场驰援股市的背后,其实是保险资金长期以来一以贯之的服务实体经济主旋律。近年来,保险资金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据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近期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介绍,银行保险机构通过直接和间接债券投资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其中,保险资金增加了债券投资的比重,目前已经达到5.5万亿元。近期发行量较大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主要用于基础建设,近90%由银行保险机构进行投资。

  今年以来,伴随着多项政策出台,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中间链条不断缩短,险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得到提升。今年4月1日实施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明确保险资金可以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私募基金和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提高保险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养老等重点领域相关产业的广度和深度。而在今年8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提出保险资金要发挥长期投资优势,通过债权、股权、股债结合、基金等多种形式,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工程和重要项目。

  从目前来看,保险资金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通过银行存款转化为银行贷款对实体经济间接融资。截至2018年6月末,保险业银行存款余额2.14万亿元,是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重要资金来源。二是通过购买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等金融工具对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截至2018年6月末,保险业通过投资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为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达7.42万亿元。三是通过股权、债权等产品方式对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截至2018年9月末,发起设立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合计备案(注册)规模达2.33万亿元。

  伴随着此番政策“松绑”,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通道也正在拓宽。例如,监管层明确提出,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这将为一些前期配置权益投资较多的险企释放更多投资空间。而随着股权投资范围的放开,预计非上市企业将成为重要受益者,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情况有望得到改善。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钱林浩

责任编辑:郭豫亮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