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乡村变靓 乡愁变浓
——赣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笔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 张河云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5日

  喜看稻菽千重浪,又是一年丰收时。国庆期间,央视现场直播崇义上堡梯田水稻丰收情景。金色的稻浪,多彩的梯田,还有白墙黛瓦的房舍,镶嵌于群山之间,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在全国观众面前徐徐展开。
 
  眼下,行走赣南乡村,这样美丽动人的场景俯拾皆是:山岭上绿意盎然,广场中舞步欢快,乡间道路平整通畅,节能路灯夹道相迎……
 
  路通了、水净了、村美了、电压稳了……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赣南广大农民最直接的感受。不光是基础设施的改变,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加速推进,赣州农村正告别贫穷落后、民生维艰,向着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百姓富的繁荣景象大步迈进。
 
  治建并举夯基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用这句话来描述现在的石城县大畲村,恰如其分。大畲原本是一个偏僻贫穷的山村,而如今,这个依偎在通天寨下的村庄已变得景美、民富、业兴,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大畲村的名气越来越大,莲荷簇拥的小路上,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以前的大畲,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恶劣,26个村小组有16个不通公路,没有电视,没有自来水,大家住的都是土坯房。”大畲村党支部书记吴兴荣告诉记者,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县里结合大畲的自然、人文景观条件和地理优势,致力把这里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旅游观光型村落,突出生态、人文元素,做旺乡村旅游,不仅让村民舒畅了心情,也让游客品味到乡愁。
 
  吴兴荣颇为感慨地说:“改革开放40年来,大畲村和全国许多乡村一样,实现了村美民富的梦想。”
 
  在赣南,像大畲这样的美丽村庄,正越来越多。近年来,我市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列为重要的民生工程,高位推动、高效引领,在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空心房”整治等方面持续发力,各县(市、区)各显其能,打造了一批特色小镇和示范乡村,许多昔日破败的村落华丽变身。
 
  打造美丽乡村,必须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和拆破治乱等工作。为此,我市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以高速公路沿线为重点区域,全面启动交通沿线村点建筑立面整治提升,打造体现客家风韵的建筑风景线;全力抓好农村“空心房”整治、超高超大建房整治和民房庭院整治,整出了乡村新面貌。
 
  从精致布点,到串点成线、延线扩面,赣州美丽乡村建设拉开大幕,探索向前。2018年,我市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以生态宜居为目标,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全市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力争到2020年建成20个左右特色田园乡村……
 
  住在土坯房,遇雨心忧;蹲着旱茅厕,鼻捂眉皱;水不干净、电无保障,愁上心头。赣南老表原先的“三大愁”,现在已基本消除,取而代之的是基础设施完备、处处天蓝水清。赣州美丽乡村建设的步履,正迈得坚实而铿锵。
 
  发展产业强支撑
 
  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园如彩练装点山间,一个个生态旅游好项目引游客纷至沓来,一排排蓝色光伏硅晶板沐日照蓄能发电……这些项目,催生出我市农村产业的蓬勃生机。
 
  乡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舍变民宿……今年国庆期间,记者走进全南县腊坑村的江禾田园综合体,但见管式观赏蔬菜、热带风情乐园、生态果蔬餐厅、农耕体验园等项目引来众多游客。
 
  “改革开放前,我们有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改革开放后,我们外出务工,家境得到改善,生活日渐变好,但没办法照料家里。现在好了,我成了田园综合体的管理员,不仅待遇好,还能照顾到家庭。”村民曾文生告诉记者。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江禾田园综合体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将全县半数以上的蔬菜种植纳入公司化运作轨道,带动数万亩蔬菜联产联销。村民不仅可以从土地流转和联产联销中增加收入,还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一举多得。
 
  “昔日的腊坑村,是另一副模样。因村里80%以上的田地是只能种一季稻的高山冷水田,收成低,大部分村民家境窘迫,住在危旧土坯房里。2012年,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来腊坑调研时,为这里的贫穷落后面貌感到震惊。”江禾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营说。
 
  田里种菜、山上种果,赣州以产业兴旺为目标,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创新,坚定不移发展脐橙、蔬菜、油茶三大主导产业。目前,全市脐橙种植面积达155万亩,蔬菜总播面积180万亩,油茶林总面积269万亩。与此同时,我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推进农旅对接。截至目前,全市各类休闲农业企业达1706家,辐射近30万贫困人口受益。
 
  “世界橙乡”,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红土地上结出的惠民硕果之一。
 
  上世纪70年代初,作为柑橘产业的试验品种,第一批156株脐橙在信丰安西试种成功。当初,谁也没料到,这次试种竟成为开启赣南脐橙产业发展传奇的序幕。此后几十年,赣南历届党政班子咬定目标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在探索创新中不断把赣南脐橙产业做大做强。功夫不负有心人,时至今日,赣南脐橙产业已成为我市闻名中外的一艘农业“航母”。2017年,全市实现脐橙产业集群总产值118亿元,帮助70万果农增收致富,带动100万农村劳动力就业,拉动了苗木、种植、养殖、农资、分级、包装、加工、贮藏、运输、销售以及机械制造、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脐橙产业成为赣南乡村振兴第一产业,其品牌价值已达668.11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初级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价值榜榜首。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我市正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与农村电商发展,引导传统农业由小弱散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转变,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直通全国、畅销世界。现代农业的加速崛起,为赣南乡村繁荣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明乡风促振兴
 
  鸣雀噪平添野趣,墨气书香解乡愁。在赣县区大埠乡,有这样一群崇尚瀚墨书香的农民,扛得起锄头,执得了毛笔,备得了春耕秋收,写得出村落故事,人们称赞他们为“乡野王羲之”。在他们眼中,乡村的点点滴滴,是生活,更是书法艺术的源泉。沿着桃江边行走,身侧的公园里,每隔几步,便是一幅遒劲的书法作品。这些农民书法,扮靓了乡村,也为乡风文明增添了内涵。“书法能陶冶农民情操,也能提升乡风文明。”大埠乡党委书记黄石明说,该乡实施乡风文明行动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爱上舞文弄墨,偷闲玩牌赌博、遇喜攀比排场等不良风气渐渐消失。大埠乡农民书法协会不仅引导农民切磋书法技艺,还组建了舞龙队、文艺队,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乡村人心向上。
 
  建设美丽乡村,要让农民共护自然之美,更要让农民共建精神之美。近几年,赣州围绕农村赌博败家、封建迷信、高价彩礼、薄养厚葬、婚丧大操大办等问题,全面实施乡风文明行动,采取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等系列举措,让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滋润百姓心田。
 
  推进移风易俗,是乡村振兴绕不开的难题。如何刹住农村一度泛滥、群众深恶痛绝的陋习歪风?赣州坚持高位推动,综合施策,敢于“亮剑”去“沉疴”,并勇于革新,久久为功,致力于形成长效机制。目前,全市3765个村(居)修订了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其中。我市出台乡风文明行动常态化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通过整合“文明之家”“文明理事堂”“村史馆”等载体平台,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移风易俗重大事务公示栏、移风易俗文化墙等宣传阵地,推进“党建+乡风文明”“美丽乡村+乡风文明”“文明单位+乡风文明”“道德典型+乡风文明”“志愿服务+乡风文明”等文明创建活动,实现乡风文明行动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为进一步强化保障和督导,我市市级每年预算乡风文明经费100万元,各地财政也将移风易俗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全市建立全面、重点和日常督查相结合的督导机制,截至目前已开展全面督查3次、重点督查4次、日常随机督查15次,发出通报5件、督办函59件。不少县(市、区)自我加压、创新作为,主要领导每月主持乡风文明的督导,对累计多次排名末位的乡镇进行组织处理。
 
  岁月不居,乡愁更浓。改革开放40年,赣南乡村田园变得愈加令人神往。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