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险企谋转型缘何“押宝”科技?

来源:金融时报 钱林浩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2日

  当下的保险业正处在转型的十字路口。银保监会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3.33%,其中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8.5%。整体来看,在行业加快回归保障本源步伐的过程中,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小险企承受着不小的业务转型压力。对于大型险企来说,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下也难言轻松。

  笔者注意到,众多保险公司都在谋求顺利实现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科技应用。例如,中融人寿就与京东在产品研发、风险定价、反欺诈、精准营销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大型险企也不例外,中国人寿和中国太平分别提出建设“科技人寿”和“科技太平”,人保金服、太平科技等纷纷成立,科技应用不断提档加速。

  在行业回归“保险姓保”的背景下,中小险企承压明显。相比于大型保险公司,中小险企缺少原始数据积累以及获客场景,从而在产品研发、风险定价、反欺诈、精准营销等方面均处在较为不利的地位。要想走出颇有几分“刮骨疗毒”之痛的转型阶段,中小险企迫切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来提升自己在研发、风控、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受制于机构数量和人员数量限制,服务水平往往较大型保险公司有一定差距。而通过应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中小保险公司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经营成本,还可以以更高效率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保险服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身原有的劣势,打造“小而美”的保险公司。

  对于一些市场份额位居行业中游的保险公司来说,科技赋能同样给它们打破现有的尴尬境地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遇,也能够为现有业务注入新的发展创新动力,从而既有利于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推动公司转型发展,又有可能抓住机会利用这一“弯道”缩小与行业领跑者之间的差距,甚至形成富有独创性的新优势。例如,一些深耕农险领域的中小财险公司,就通过积极引入无人机、卫星遥感、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保险保障,提升服务水平。而部分中小寿险公司则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优势和大数据资源,推出对消费者极具吸引力的保障型产品,爆款频现。

  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曾指出,保险科技是保险业转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大型险企而言,这也是一条崭新的赛道,目前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的险企也需奋勇争先抢夺身位。为此,大型险企也不断加码科技投入,积极推动保险科技应用。中国平安在半年报中透露,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6121项,较年初增加3091项。

  对于一些更具野心的险企而言,科技更是它们实现未来恢弘愿景的重要倚靠。对很多谋求转型升级的大型险企来说,打造业务生态闭环有着强烈的诱惑力。而在险企布局业务生态的过程中,科技已经成为决定成败的重要砝码。在中国平安“金融+生态”的探索中,科技的作用便一览无余。目前,中国平安在医疗健康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布局。在流量端,平安好医生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汇聚流量,通过高频的健康管理服务带动低频的医疗服务实现高活跃和留存;在支付端,平安医保科技通过与医疗健康服务各参与方的高效连接和有效协同,为医保、商保、医疗健康产业上下游的服务提供商乃至个人用户提供一揽子智能化解决方案。而在构建汽车服务生态方面,保险科技同样大展身手。例如,平安产险推出的车险“510城市极速现场查勘”使得服务时效进一步提升,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95.5%的城市日间现场案件实现了5至10分钟内极速处理。同时,中国平安通过多个云平台实现覆盖全国90%以上的主要相关服务提供商,与90多家整车厂、2万多家4S店、3万多家二手车商户、7万多家修理厂形成深度合作。

  但是,险企纷纷“押宝”保险科技的同时,也需要警惕火爆态势下的“技术恐慌”,切勿盲目跟风,而是要从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痛点出发,有的放矢、目标清晰地应用保险科技,而不是将其作为炒作宣传的噱头。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保险公司而言,更加清醒、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应用保险科技的价值,才有助于保险公司找到突围的方向,在转型过程中提升实力,实现蜕变。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钱林浩

责任编辑:郭豫亮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