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民生新闻 >> 正文内容

“迁”出景区新气象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5日

  清晨,薄雾环绕,鸟鸣其中;窗外,青山流水,花红树绿;四季花海、农商街、百果园等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大余丫山的美景令人神清气爽,流连忘返。近年来,位于大余县黄龙镇大龙村的丫山,因乡村旅游而声名鹊起,游客纷至沓来。
 
  “几年前,村民思想落后,乱埋乱葬现象非常严重,路边、屋后、半山腰等地方随意安葬,一眼看去,大煞风景。”大龙村党支部书记蓝善荣回忆道。
 
  从乱葬岗到景区,大龙村经历了怎样的嬗变?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后找到了答案。
 
  作为丫山景区所在地,大龙村乱埋乱葬的坟墓影响着游客的观感,严重制约着丫山景区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一股树新风、美乡容的浪潮在大龙村涌动。
 
  自2016年大余县殡葬改革启动以来,大龙村全体干部通过实地调查摸底,明确坟主后,一对一上户宣传殡葬改革政策。在村民家中、村组路旁、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干部与村民耐心交流的场景。同时,党员干部、能人富人、贫困户带头迁移坟穴。已迁坟主信息、补助金多少、公墓穴位位置等一一在公示栏公示,并拍照上传至村务微信公示群,接受群众监督。村民在微信群里提出的疑虑和建议,村干部们都耐心解答,逐一落实。
 
  大余丫山卧龙谷游客服务站经理胡宏贵家的祖坟在丫山国际康养中心和农商一条街中间的山腰上。今年3月,他毫不犹豫地在一天内将3穴坟墓迁至公墓区。
 
  早些年,因为家乡贫穷落后,胡宏贵常年在外省矿山务工,饱尝漂泊异乡的艰辛。2014年,听说家乡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他随即回到家乡,在丫山景区上班,还兼营一点小生意。“坟墓迁走了,景区环境更优美,游客看着舒服,玩得开心,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现在我每月工资3000多元,加上绩效、奖金、生意收入等,一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我正打算将自家的土坯房改造成民宿,这样又有一笔可观的收入。”谈起现在的收入,胡宏贵一脸笑容。所以,他主动将3穴祖坟迁至公墓区,支持景区建设。
 
  随着丫山景区形象的不断提升,乡村旅游逐渐火爆。村民们当起了清洁工、服务员,有技术的还当上了水电工、维修工等,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对于坟墓搬迁,村民由最初的“要我迁”变成“我要迁”。采访当天,在大龙村林井里公墓,只见一棵棵翠柏挺拔笔直,公墓中央聚集着选穴位的村民,工人们正在一旁完善公墓人行道,停车场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以前翻山越岭扫墓,要花费不少时间,现在迁到公墓,既保护了生态,美化了环境,又方便了扫墓。”大龙村70岁的老党员叶文开和几名村民一边选穴位,一边说道。
 
  目前,大龙村丫山景区公路沿线和景区周边的260多穴坟墓都已迁移至公墓。经过统一规划建设后,乱葬岗变成了四季花海景区、农商街等,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踏青赏花、观光游览。
 
  “思则变,变则通。以前,靠乱砍滥伐养家糊口,如今,青山绿水依旧,村民生活富有,文明新风盛行,老山村焕发新气象,这一切都源于村民们的思想解放。”蓝善荣告诉记者,去年,大龙村300多名村民分得各类产业收益和股金红利450多万元。
 
  “牛牯上岭叻,疑是马呀……”嘹亮的山歌穿透了幽静的山谷,余晖洒满山岭,夕阳中的丫山更加娇美动人。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叶功富 记者余书福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