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客家旅游 >> 正文内容

山歌的魅力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7日

兴国县实验小学开展“山歌进校园”活动。
兴国山歌对歌。
兴国山歌理论宣讲队进村入社区。
 
    □黄兴明 记者刘珊伊
 
  一声“哎呀嘞”,从赣南老区的山沟沟里,唱进了中南海,唱进了人民大会堂,唱响在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等会场。这就是兴国山歌的魅力。
 
  兴国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95%以上的居民都是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后裔。中原的古风遗韵和当地土著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兴国山歌,“哎呀嘞”已成为兴国山歌的一张活“名片”。2006年5月,兴国山歌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
 
  兴国县把山歌文化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进校园、进社区、进入百姓生活,积极促进文化传承、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兴国山歌不断汇聚起发展前行的正能量。
 
  A 以歌为媒 文化共享
 
  “兴国山歌艺术节”原名“兴国县重阳山歌会”。1986年,江西省文化厅决定在兴国县试办“山歌之乡”活动,兴国县委、县政府由此决定结合正在开展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会师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举办“兴国县重阳山歌会”。那一年的10月12日、13日,整个兴国县城成了山歌的海洋,把山歌唱到了中南海的著名山歌手刘承达和其他360多名山歌手参加了擂台赛歌会,此次歌会中还有民俗活动展示、山歌戏、山歌理论研讨会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获得一致好评。
 
  通过歌会这一形式,古老的兴国山歌重新焕发了活力,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搭建了新平台。后来,“兴国县重阳山歌会”改名为“兴国山歌艺术节”。经过30年的发展,“兴国山歌艺术节”品牌建设已日渐制度化、节日化,成为兴国人民喜闻乐见、社会影响深远的地方民俗活动,“山歌情韵”广场文化活动成为“兴国山歌艺术节”的拓展和补充。“山歌艺术节”和“山歌情韵”广场文化活动成为赣州乃至江西省群众文化和非遗文化活动的知名“品牌”。2009年,“兴国山歌艺术节”被授予全国首届“群文品牌”,2010年,被文化部评为第十五届“群星奖”项目奖。
 
  B 以歌为介 传承发展
 
  “兴国县重阳山歌会”的举办,让老山歌手们重新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一些外地的著名山歌手也受邀参加,培育出徐盛久、王善良、郭德京、谢文棱、谢观莲、张声荣、谢立华等一大批活跃在乡间的优秀歌手。随着兴国山歌艺术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响亮,政府更加注重山歌文化的与时俱进和传承发展。
 
  兴国县宣传文化系统大力开展“兴国山歌进校园”活动,把兴国山歌引入学校音乐课堂,开创了一条“山歌进校园、促教学、传文化”的新路子,兴国县实验小学连续开展了16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建设了“山歌进校园”示范传承基地;作为兴国山歌艺术节的有益补充,兴国县还建设了一支兴国山歌理论宣讲队,他们走村进户,现场即兴宣讲演唱,让党的政策方针和政府政策法规通过山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以兴国山歌艺术节为契机,兴国先后创作了大型山歌剧《山歌情》《女人河》,精品山歌情景剧《老镜子》,山歌小戏《拆墙》《罗隐传歌》等,在业界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C 以歌为载 实施“文化+”
 
  以山歌为载体,做活红色文化、做实特色文化、做大文化产业,通过“文化+”战略的实施,兴国努力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发展模范县,走出了一条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路子。
 
  在历年山歌会举行期间,兴国积极组织商贸展销会和洽谈会,借以构筑交流平台,吸引外商和游客,形成了“山歌牵线、文化攀亲、政府搭台、经贸唱戏”的良好互动。
 
  兴国还注重山歌与红色旅游、将军县、烈士县品牌打造等相结合,让熟悉而优美的兴国山歌,承载起人们对革命老区的深情怀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客家文化考察团纷至沓来,电影电视界也前来“寻宝”,兴国县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了《客家人》《民歌魂》《客家风情》《兴国山歌》等电视片。其中《兴国山歌》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并获得对外宣传金桥奖。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背景下,兴国县开展的第九届兴国山歌艺术节中,通过结合“四星望月”美食旅游节,推出的旅游商品博览会、沙雕艺术等系列活动,山歌文化又带动乡村旅游经济飞速发展,美了乡村,富了乡亲,为乡村振兴注入无限活力。精彩的文化加旅游的大戏让八方游客在艺术节期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通过艺术节积极开发各类文化产品,让富有特色的兴国鱼丝、兴国四星望月、兴国灰鹅、兴国“方太妹”白茶等特色食品和兴国红军斗笠等文化旅游产品走出兴国、走向世界。
 
  当前,“兴国山歌艺术节”已成为兴国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是人民群众展示艺术才能的舞台、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营养餐,更是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经济繁荣的平台。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