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国务院调整自贸区法规 外商投资产业领域扩围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0日

    国务院调整自贸区法规 外商投资产业领域扩围
 
  [商务部统计显示,2017年1~11月,自贸区实际使用外资915.1亿元,达到全国的11.4%。]
 
  记者 胥会云 邵海鹏  
 
  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经营的娱乐场所、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提供服务;取消外商投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设备国产化比例须达到70%以上的限制;取消外商从事稻谷、小麦、玉米收购、批发的限制等在这些领域,外资将在中国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地”。
 
  1月9日,国务院网站发布《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规定的决定》(下称《决定》),提出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11部行政法规、2件国务院文件以及2件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的有关规定。
 
  这些调整使得外资在演出经纪机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等16个产业领域,可以覆盖现有的11个自贸试验区,拥有了更大的开放空间。
 
  涉及16项开放措施
 
  此次调整依据的是2017版负面清单,也就是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2017版负面清单的特别措施共95项,相对2015版的122项减少了27项,涉及采矿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
 
  不仅是开放的产业领域更多,随着自贸区试点的增多,负面清单实施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2013、2014版负面清单只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实施,2015版负面清单覆盖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而2017版负面清单,则覆盖现有的11个自贸区。
 
  为了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保障自贸区有关改革开放措施依法顺利实施,部分开放领域需要暂时调整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文件、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
 
  此次调整涉及的16项开放措施,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在第一、二批自贸试验区,也就是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开放的产业,此次扩展到第三批7家自贸区。这其中涉及9项,比如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加油站建设、经营;允许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注册的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经营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业务(台湾地区除外);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经营的娱乐场所,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提供服务等。
 
  另外一类共7项,则是在2017版负面清单中新开放的领域,适用于所有11家自贸区。比如取消对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开业年限限制;允许外商投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6吨级9座以下通用飞机设计、制造与维修业务;取消3吨级及以上民用直升机设计与制造的投资比例限制等。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将“稻谷、小麦、玉米收购、批发”列为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此次《决定》表示,“暂时停止实施相关内容,取消外商从事稻谷、小麦、玉米收购、批发的限制”。
 
  上海汇易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咨询师李强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贸易组织(WTO)承诺的对外开放在逐步兑现,这次“取消外商从事稻谷、小麦、玉米收购、批发的限制”就是在兑现对大宗农产品的承诺。但另一方面还要留意到“暂时停止”这一表述。
 
  李强认为,这是中国在向欧美国家释放的积极信号。同时,也是为了等待一些关键的窗口期,从而获得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因此中国采取了“暂时停止”这一表述。
 
  推动全面开放
 
  上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去年以来,中国连续出台促进吸引外资的政策,一方面不断深化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将经营范围不涉及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资并购纳入备案管理。同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将负面清单以外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全部通过网上办理,大幅提高便利化水平。一方面持续拓展外商投资领域。
 
  这其中,自贸区成为重要的扩大外商投资的载体、平台。比如,借助于暂时停止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取得认证机构资质的特殊要求,2015年至2017年三年间,上海外资认证机构数量由19家增至33家,增幅达74%,超过同期中国外资认证机构的平均增幅。而上海自贸区自2013年挂牌以来的4年里,针对外资形成了110多项开放领域,这些领域吸引了外资新设企业超过4900家,占整个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企业的56%。
 
  商务部统计显示,2017年1~11月,自贸区实际使用外资915.1亿元,达到全国的11.4%。
 
  一系列针对外资的扩大开放举措,已经取得了积极效果。2017年1~11月,我国吸收外资呈现“一稳三优”特点。外资规模止跌回稳。1~11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185家,实际吸收外资8036.2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6.5%和9.8%。
 
  与此同时,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改革深入推进,投资便利度明显提高,外资企业设立变更事项备案完成率超过96%。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