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球养鱼脱贫记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8日
冬日,暖暖的阳光照着大地。全南县大吉山镇坪头镇村秋湖,一口口鱼塘水光潋滟,在暖阳下闪耀金光。在村民李子球承包的鱼塘里,这一边十多个壮劳力甩开膀子,围网捕鱼,那一头挖机正在加紧作业,扩大鱼塘面积。
一条条草鱼、鲢鱼、鲫鱼、鲤鱼集入网底,翻滚着、跳跃着。李子球双手摁住一条大鱼,足有五六斤重,鱼尾甩出的水珠,溅在笑意盈盈的脸上。
今年63岁的李子球一生坎坷,儿子今年已经32岁了,由于天生眼睛残疾,生活几乎无法自理,至今未成家,一直由他和老伴照顾。几十年来他带着儿子四处求医,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反而欠下十几万元的债务。最困难的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靠吃低保过日子,周围亲戚邻里也没少帮他,但还是过不去这个“穷坎”。
在秋湖,李子球并不是唯一的贫困户。秋湖因水多而得名,过去家家户户都有鱼塘,但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渔业养殖零敲碎打,不成规模,效益也不佳。前几年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鱼塘都被抛荒,长满了杂草。留下的村民不看书,不读报,没有致富路子,整天瞎胡闹,经常因为一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村民们不但没有靠得天独厚的资源富起来,反倒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要让群众从根本上脱贫,就要先从思想上先脱贫,同时实施产业扶贫,这样才能挖掉穷根,摘掉穷帽。”大吉山镇党委书记许瑞强说。
找到了原因,就要“对症下药”。村党支书李治华和支部“一班人”经常组织大伙读书看报,开展培训,外出考察,让贫困户先从思想上脱贫。随后,李治华发动全村能人,捐款集资200多万元,修通了村里的水泥路,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清理了鱼塘,成立了秋湖农业开发(渔业)合作社,把村里的鱼塘都纳入合作社,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集中管理,集中销售,村民们铆足了干劲,村子里顿时有了“精气神”。
前两年,合作社引进澳洲龙虾养殖,村里又发展了高山蔬菜联产联销基地和大棚“丰硕果园”等特色种养业,并引进浙江客商投资农家乐项目,要打造秋湖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园。村里的贫困户纷纷通过土地、技术、劳力等形式入股,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看着一个个和自己家境相似的贫困户相继脱贫,李子球心里也着急了。2015年,他找到李治华承包了合作社的9亩鱼塘。“要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不能等着天上掉馅饼,还是得靠勤劳苦干。现在有了国家扶贫的好政策,养鱼还有合作社,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出个样子,别人才看得起你。”李子球说。进鱼苗,买饲料,增加设备,那段时间李子球忙得不可开交。
听说他要创业养鱼,扶贫干部帮他申请了5万元的贴息
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并送了4500元产业帮扶资金用于购买鱼苗;合作社也把李子球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组织大家帮着清淤泥、筑水渠、教技术。在大家的帮扶下,李子球承包鱼塘第一年就顺风顺水,9亩鱼塘纯收入2万多元。看到养鱼脱贫的希望,李子球干劲更足,去年又申请了5万元贴息小额贷款,扩大鱼塘面积,引进澳洲龙虾养殖,并在鱼塘种上白莲。一网撒下去,看着鱼儿们跳跃着幸福的“音符”,李子球激动地说:“养鱼养虾种白莲,效益更好、收入更高。我穷了大半辈子,靠着扶贫的好政策,好日子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