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产业公司 >> 正文内容

雀巢怎么了:48天卷入5起负面事件 暴露公司管理隐患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30日

资料图。资料图。
    48天卷入5起负面事件 雀巢怎么了?
 
  法治周末记者 代秀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一段时间,雀巢公司(以下简称“雀巢”)的表现似乎很不如意。
 
  最新的消息显示,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雀巢被控其在美国畅销的矿泉水品牌Pol Spring(波兰矿泉)只是“普通地下水”,而非天然泉水;诉讼还称该品牌矿泉水的营销属于“巨额欺诈”。
 
  对于上述诉讼的真实性,法治周末记者从雀巢(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雀巢中国”)处得到确认,但雀巢中国对该诉讼中的说法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170多年来,Pol Spring品牌瓶装水从美国缅因州为东北地区的数百万人口供应了大量的山泉饮用水。诉讼中提出的要求缺乏法律依据,明显是试图通过操纵司法制度来谋求个人利益。”雀巢中国在回复法治周末记者的邮件中称,“Pol Spring100%是山泉水,符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关于山泉水的规定,以及联邦和州与泉水采集、良好生产规范、产品质量和标签相关的所有规定,我们对我们的法律立场充满信心。”
 
  事实如何,尚待法院认定。但另一个事实却是,这并非雀巢近期卷入的唯一负面事件。
 
  法治周末记者调查和梳理发现,自7月上旬的一月时间左右,雀巢接连卷入包括员工违规抢夺第一口奶、婴儿配方食品硒检出值不达标等在内的5起负面事件,这些事件触及到食品安全、违规营销、虚假宣传和版权侵权等多方面。
 
  “现在,对于雀巢而言是多事之秋。”中研普华研究员王鹏对法治周末记者说,“身处‘而立’之年的它,接连遭遇食品安全危机,而这逐渐瓦解了民众对雀巢品牌的信任。”
 
  48天卷入5起负面事件
 
  时间回到7月上旬。
 
  兰州法院司法公开网公开的一份为“(2017)甘01刑终89号”刑事裁定书显示,雀巢中国公司旗下6名员工涉嫌从多家医院医务人员手中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据此达到抢占市场份额,推销雀巢奶粉的目的(详见《法治周末》7月11日,“为争‘第一口奶’市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雀巢中国6名员工是这样干的”报道)。
 
  至此,雀巢员工违规抢夺“第一口奶”事件曝光。雀巢中国曾在回复法治周末记者邮件时称,其完全尊重法院的判决。
 
  然而,这仅是雀巢负面事件的开始。
 
  员工违规抢夺“第一口奶”事件曝光的一周后,雀巢曝出食品安全问题。而这次,直接与婴儿有关。
 
  7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食药总局”)发布的公告显示,在针对160批次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抽检过程中发现3批次不合格样品。
 
  这其中包括上海雀巢产品服务有限公司旗下生产的两批次蔼儿舒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特殊医学)硒检出值明显低于产品包装标签明示值。
 
  法治周末记者通过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得知,上海雀巢产品服务有限公司其实就是雀巢中国旗下全资子公司。
 
  法治周末记者登录上海市食药监局官网了解到,目前上海雀巢产品服务有限公司被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案调查。
 
  雀巢中国则回复法治周末记者称,其“对此非常重视,一直在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相关工作,已停止销售并全部收回该批次产品”。
 
  7月的最后一天,雀巢再次出现负面事件。国家质检总局在其官网发布2017年6月未予准入的食品化妆品信息显示,雀巢全脂奶粉以及雀巢公司旗下品牌克宁因“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维生素”被拒绝入境。
 
  对此,雀巢中国称,涉及产品并非为中国大陆市场生产,只针对中国台湾市场,与中国大陆法规要求不一致,“为进口商自行采购进口的,并未知会雀巢公司”。
 
  时间进入8月,雀巢负面事件依然在出现。除了Pol?Spring被指控是“普通地下水”事件,还有广告被指控存在商标权和版权侵权。
 
  公开报道显示,8月17日,游戏公司雅达利向美国加州北区地区法院旧金山分院提起诉讼,指控雀巢曾短暂播出的奇巧巧克力棒电视广告,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雅达利经典的街机游戏《打砖块》的名称和版权元素。
 
  至此,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发现,自《法治周末》报道雀巢员工违规抢夺“第一口奶”事件至雅达利版权维权的48天内,雀巢陆续卷入5起负面事件。
 
  暴露管理隐患
 
  负面事件频出,雀巢怎么了?
 
  “雀巢近来接连遭遇食品安全、违规侵权事件等,说明企业在生产管理以及诚信方面出了大问题,可能存在严重的漏洞和管理不完善的地方。”对于雀巢接连出现的负面事件,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法治周末记者评价,“雀巢近段时间的表现令人遗憾,其所作所为根本不像一个大型跨国企业,反而更像一个三流的企业。”
 
  “从1977年在美国爆发‘抵制雀巢产品’运动,到现在的产品危机,说明雀巢在产品市场的应变能力、公关能力差强人意。”王鹏说,“同时这也说明了雀巢在全球扩张、销售业绩逐渐提升的同时,在如何应对各区域的市场变化中存在瓶颈。”
 
  在王鹏看来,雀巢出现如何状况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和监管不严。二是法制不健全、惩治不力。”王鹏说。
 
  此外,从内部来看,王鹏认为雀巢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漏洞。
 
  “雀巢在人员培训教育方面不到位,雀巢(中国)6名前员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就反映了其在利益的驱使下,抛开应有的商业道德,抛开应有的企业责任,违背正常的市场竞争规则,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甘愿铤而走险。”王鹏说。
 
  与此同时,在业内人士看来,雀巢此番遭遇对其带来的影响也会不小,亦可能会使其错过奶粉新政的良机。
 
  所谓奶粉新政指的是《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其已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奶粉新政亦业内公认为奶粉行业的新一轮洗牌。
 
  目前,雀巢旗下6款婴儿配方奶粉产品配方注册已全部获批。
 
  “其实新政对于外资品牌来说是利好,因为它们标准完善,雀巢是为数不多的全部通过配方注册制的外资企业。但是对于雀巢来说,此时此刻遭遇信任危机,是一个教训。”宋亮分析说,“这次事件对雀巢销售情况可能造成巨大影响,甚至错过这次新政良机。
 
  自身需反思
 
  “雀巢是跨国企业发展的样本,同时也是百年企业典范,出现这种情况不免让人想到‘大企业病’。”王鹏认为,“在经过进入中国市场高速增长之后,从2015年开始,雀巢等快消品巨头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有所变弱,在我国监管环境严格、行业标准完善的情况下,需要自身反思,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宋清辉向法治周末记者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在当前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检查非常严格的情况下,雀巢的产品还问题频出,尤其是涉及婴儿的,令人痛心疾首。”宋清辉说,“当务之急,雀巢应放缓在华大举扩张的步伐,转而精耕细作、稳扎稳打,通过努力挽回中国消费者的信心。
 
  王鹏则建议,雀巢应从两方面进行改善,即食品安全和内部人员管理。
 
  “大部分食品安全问题都出自原料环节,雀巢和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基础,绝对不从中间商处采购原料,现场采购,把握原料关。内部管理上需要在工厂实验室管理检测质量上提高标准,加大投入。”王鹏说,“此外,雀巢要健全员工行为规范体系、开展员工行为排查、开展员工廉洁从业纪律教育。”

分享:

来源:法治周末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