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部分王阳明文化旅游资源一览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4日
1.崇义县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
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生态旅游实验区示范基地、江西省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南陡北缓,地貌复杂。山顶部和南部有多处悬崖峭壁及奇岩怪石,山谷间有瀑布曲流,形成树枝状的山泉水系,常年流水不断。曾在2004年9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空气负离子浓度值最高的风景旅游区”。景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4800亩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达96.8%,亚热带动植物种群绝大多数有分布,有“亚热带动植物基因库”之称。
2.崇义县阳明湖湿地公园 (含赣南树木园、七星望月)
阳明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包括阳明湖、大江、思顺江及沿岸的部分生态公益林地,公园规划总面积2122.9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2056.94公顷。阳明湖有80里湖湾,两岸青山连绵,湖中绿岛星罗棋布,湖水清澈秀美,四季景色宜人,犹如梦幻家园、人间仙境。其中赣南树木园、七星望月等景点点缀其间,是集观赏、科研、游玩于一体的好去处。
3.龙南县八卦围(栗园围,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据《赣州府志》记载,王阳明在平定“三浰之乱”之前曾从南京吏部借调了一名官员。经考究,王阳明借调的是时任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的李清,此人在龙南县里仁镇栗园围李姓家谱上有记载。正德十三年,王阳明为奖掖平乱立功的部下李清,亲自按兵法上“八门金锁阵”的组合设计,在现在的龙南县里仁镇新园村建了一座八卦围(栗园围),八八六十四条巷道纵横交错,组合成曲折离奇迷宫式的“八卦巷”。
4.龙南县镇南关(关西镇——关西新围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德十三年,南赣巡抚王阳明为扼守岭峤咽喉,把住沿海地区通往内陆的交通要道,利用横亘于江西和广东之间山脉连接的天然屏障,在龙南县程岭建造了一座高大坚固的关隘——镇南关,关隘的建成给了当时没有明确称谓的乡村一个响亮的名字,关隘之西——关西。(现在关西镇程岭还保存有一段古驿道。)
5.龙南县小武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据相关资料记载,王阳明在平定“三浰之乱”班师经过时曾攀登上龙南南武当峰顶。在海拔800多米高的丹霞奇峰前,面对数十米高的峭壁悬崖,王阳明手握凌空而挂的铁链往上攀缘,“上依绝壁险峰,下临岩谷深渊索摆身颤,汗濡手滑,几几欲坠乎”。当他登上峰顶站在绝壁天门边,望着形态迥异的九十九座丹霞石峰,心有所悟,遂在峰顶圣庙援笔写下联句:武力不如法力,力修力行力作善;当仁何必让仁,仁心仁德仁为宗。当地百姓以先贤所撰联首之字组合,这片矗立在赣粤边际的丹霞石峰林便有了响亮的名字——武当,小武当山从此声名远播,成为江南沿海粤港澳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
6.龙南县玉石仙岩(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龙南县城西郊有两座石峰,石峰中有天然溶洞,当地百姓称为“玉石仙岩”。天然溶洞里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惟妙惟肖巧夺天工的石笋石象,更为难得的是这个溶洞的后洞是宋太宗建立在赣南第一个藏书阁。这位酷爱读书、博学多才的先贤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龙南这个山区小县竟然藏有如此珍贵的知识宝库,相传在个这藏书阁当时有御赐典籍160册,还有府县配套包括先秦诸子百家、春秋、史记在内的3600册书籍。“行窝已许人先号,别洞何妨我借书。”(《再至阳明别洞和邢太守韵》)正是这些珍贵的书籍,玉石仙岩才有幸与一代大儒相伴了两个多月;正是这座充盈着翰墨馨芳的藏书阁,被王阳明命名为“阳明小洞天”。
7.于都县罗田岩
罗田岩自古是赣南的风景名胜,在罗田岩四周约2平方公里的悬崖峭壁上分布着唐宋以来周敦颐、岳飞、文天祥、朱熹、王阳明等历代名人题刻近70品。罗田岩摩崖石刻历史悠久,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2013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田岩有丰富的理学古迹,如濂溪阁、濂溪书院、爱莲池、摩崖石刻等,以及丰富的理学文存,文化底蕴深厚。以王阳明等先贤留下的摩崖石刻古文化是罗田岩重要的旅游资源,罗田岩成为于都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8.通天岩景区“阳明书洞”(观心岩)
观心岩是王阳明在赣州期间的结庐讲学之所,位于景区东部,约300平方米。观心岩前有一条深谷,林木茂盛,道路崎岖,非常幽僻清静。此处大洞套小洞,王阳明就在这里“观心”,向陈九川、邹守益等二十三个弟子讲授他的“致良知”,讲授他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天理”和“良知”学说,因此这个岩洞就被称为观心岩。
9.通天岩景区王阳明的手书题刻
王阳明手书题刻位于忘归岩的崖壁上,是通天岩128品摩崖题刻之一。诗云: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但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卧醉石床凉,洞云秋未扫。诗的后记云:正德庚辰八月八日,访邹陈诸子于玉岩题壁。阳明山人王守仁书。
10.通天岩景区王阳明石像
王阳明石像是通天岩景区2010年新开发的文化资源,石像位于通往观心岩路口处,是一座约两米多高的石像,石像底座刻有王阳明的生平简介。
11.会昌县翠竹祠(俗称老庙下)
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正德十二年(1517)农历五月,南赣巡抚王守仁从上杭路经会昌,适逢赣境大旱,王守仁亲往翠竹祠祈雨,三日内果然大雨。为此,王守仁亲笔题赐“功泽弘庇”匾额。2014年以来,老庙下翠竹祠先后筹集500多万元,用于建设钟楼、鼓楼、祈雨浮雕、祭祀广场等附属设施,湘江岸边还形成了客家美食一条街,独具会昌特色的客家小吃荟萃于此,深受参观庙会群众的欢迎,传播了会昌饮食文化。会昌县连续多年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每年庙会吸引数十万群众参与。
(记者王玮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