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大土楼村:休闲新村 韵味无穷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05日
|
大土楼新村一角。 |
|
□黄梅芳 记者彭雪英 文/图
■乡村名片:
大土楼村位于宁都县小布镇圩镇,占地面积9.6平方公里,辖5个村小组,11个自然村,人口1268人。近年来,大土楼新村以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作为生态秀美乡村建设的载体,实现了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步发展,荣获省水利厅“水生态文明村”和赣州市“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规划设计,打造和谐宜居家园
盛夏时节,走进大土楼新村,只见一排排小洋楼整齐排列,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一盏盏路灯新颖别致。红墙黛瓦,花香树绿,整齐划一的新居点缀在如画的风景里。
2013年借振兴赣南苏区政策的东风,小布镇以危旧土坯房改造为契机,聘请南昌大学规划设计院专业设计人员进行高标准设计,以“红色元素”为基调,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户型、统一装修,采用青灰琉璃瓦坡屋顶、土黄色墙面,整齐美观,功能齐全,泊车位、健身场所、休闲设施一应俱全。
该县先后投入资金200万元对村庄环境进行全面整治,修理了房屋120幢,拆除危旧土坯房4000平方米,房前屋后彩砖铺设、种植桂花树800余株,河堤绿化1600多株树,整村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积极实施改水、改厕工程。全村各小组进行了自来水安装,全村新建三格式厕所210多个,安装路灯110盏,清理垃圾2800多立方米,浮岛绿化1500平方米,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
此外,该村建立了保洁制度,健全了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全村环境卫生保洁网络,设立垃圾池、安排保洁专职人员,使大土楼村的村庄环境建设步入了一个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
整合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项目
“123,茄子!”6月22日,来自兴国县华夏
保险的46名员工在大土楼村内游玩拍照留念。“既有民间韵味又有大都市的气派,确实值得一游。”游客钟福民对大土楼新村赞不绝口。
近年来,小布镇把生态文明环境建设作为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加大生态绿化力度,大力实施低质低改林改造,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植补种和更新造林,增加风景树和阔叶林,加强树木科学规范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绿化成果。近几年来,累计投资60万元,绿化面积2800亩,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营造了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
小布镇用经营生态的思路,化生态资源为生态资本,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休闲观光项目。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加快特色旅游景点开发。利用小布岩茶的品牌效应,打造300亩景观茶园,全面实行开放开发,引进外地客商打造150亩葡萄等多种果蔬的观光采摘园,占地200亩的小布公社主题观光农业示范基地,辅以生态农庄、水面养殖,倾力打造休闲观光、田园体验的绿色生态园区。
小布是中共苏区前期核心区域、中央红军一、二次反“围剿”集结指挥地、红色电波诞生地,大土楼村利用所处圩镇的区位优势,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致力于做大做强红色产业。
培育新风,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环境美了,钱包鼓了,民风更淳朴了。如今,乡风文明的春风吹进千万百姓家,一朵朵鲜艳夺目的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打麻将的人少了,吵架的人少了,大伙闲余时间都读书看报、聊天听曲,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这是小布镇村民刘路飞的心声。
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小布坚持不断健全社区管理机制,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繁荣社区文化,全力打造新型生态文明社区。积极推进及改善
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基本构建起了面向群众生产生活的服务体系。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抵制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绿色殡葬,留住青山绿水。广泛开展“十星文明户”“卫生示范户”评比,设立大土楼村好人榜,每年评比一次,培育淳朴民风。
如今,村民环保意识也已经明显增强。“每天都很干净,基本不要花费多少力气就能打扫好,这钱挣得轻松多了。”去年刚去大土楼村当保洁员的谢杏秀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