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客家旅游 >> 正文内容

在美景中汲取养分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8日

  近日,青山含黛,绿水如蓝,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鲜花的气息,让前来宁都县旅游的客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宁都县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深入挖掘优势乡村旅游资源,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增加群众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脱贫步伐”的突破口,在精准扶贫的进程中,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新路子。
 
  科学规划 让旅游强起来
 
  “授课教师讲授的‘对工作有激情,对事物有感情,对游客有友情’‘三情’理论非常精彩,我要好好参透,应用到今后的讲解中去。”近日,刚走出旅游讲解实用课堂的宁都纪念馆讲解员侯沙璐告诉笔者。在宁都,每年都舍得投资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对讲解员进行实用培训。
 
  宁都县旅游局副局长刘南生直言,宁都县地理、交通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尤其是该县县委县政府对旅游的重视和发展,宁都的美正逐渐展示在八方游客面前。
 
  宁都县在建设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从软硬两个方面着手,集聚城市“财气”,致力于将宁都打造成景美、宜游的魅力山城小县,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能再来。
 
  在硬件方面,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近几年,宁都县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得到全新改善。昌宁高速、广济高速、兴泉铁路建成或开工;先后投入近2亿元对各景区、景点进行改厕、修路,规划建设了小布、翠微峰风景区等几个大型游客集散中心。
 
  在软件方面,加大软环境建设优化力度。为提升文化旅游软实力,近年来,宁都县投入近3000万元资金对万寿宫、毛泽东旧居等100余处文物古迹或红色旧址进行修缮与保护;启动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为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找到了有效载体。
 
  珠连成串,串景成线。经过整体包装设计,宁都县已经基本形成了“田园风光游”“农业观光游”“历史人文游”“自行车户外游”等几条乡村精品旅游路线。
 
  精心呵护 让乡村美起来
 
  沿着蜿蜒伸展的乡间公路,穿过群山,一个山清水秀、古祠林立的美丽村庄展现在笔者眼前。谁能想到,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这个贫穷闭塞的千年古村落,如今能以“全国景观村落”“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的姿态喜迎八方来客。
 
  东龙古村,庭院深邃,炊烟袅袅。“这是一种恬淡而真实的客家生活,游览其间,让人忘记都市的繁华与喧闹,打心底里舒畅。”河南游客张燕如是说。
 
  近年来,宁都县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契机,以“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目标,努力体现农“味”、乡“风”、村“貌”、民“情”。让乡村百姓的“获得感”在个性化的“存在感”中得以衍生。
 
  建得美,美一时,管得好,方能美长久。在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过程中,宁都县创新做法,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有章办事;多方筹措资金,确保有钱办事;创新运作方式,确保有人办事;强化监督考核,确保有人管事。
 
  据了解,宁都县农村保洁已经全面推行市场化管理,该县24个乡镇均配有环卫工人;管护资金除了财政补助、村集体投入以外,许多中心村还推出可行的筹措方式:成立村民理事会。他们不但承担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使用,还参与村庄的规划建设、环境管理及村民矛盾纠纷化解等职责。
 
  农旅结合 让百姓富起来
 
  距县城75公里远的宁都县肖田乡朗际村,山色深幽,鲜花簇簇,山腰竹浪涛涛,山脚溪水潺潺,在如画的风景中,三五游客不断按动相机快门,留下一张张开心的笑脸。
 
  “我们这环境舒适宜人,是一个生态休闲的好地方。现在前来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了。”该乡名贵农庄的老板王名贵高兴地说。
 
  不能守着美景受穷。如今,在宁都县像王名贵一样靠经营农家乐发家致富的并非个例。随着宁都县旅游事业的发展壮大,许多百姓收获到旅游带来的“红利”,开始吃上“旅游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变“输血”为“造血”。旅游扶贫工作是宁都县精准扶贫的重点工作,该县突破景村界线,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开发,引导农民发展脐橙、油茶、苗木产业,让荒山变成村民的一座座“绿色银行”。
 
  同时,宁都县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生态观光农业,让农民种庄稼就是“种风景”,卖农产品就是“卖特色旅游商品”,把田园风光、客家文化、农家情趣等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商品,促进农民四季就业、稳定增收。
 
  随着宁都县乡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壮大,“宁都黄鸡”“虎蛙稻”等土特产也日渐畅销。据了解,仅今年一季度,宁都县共接待境内外游客5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6亿元,带动超过2万名群众受益。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郭柳菲 赖小荣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