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田间显身手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3日
“这次授课老师传授的‘测土配方施肥种粮法’让我受益很多,回去后我要好好参透,运用到今后的水稻种植中,争取帮助更多农户通过种粮增收致富。”近日,宁都县首批乡土人才、长胜镇法沙村种粮大户赖明生在参加完由该县农粮局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后如是说。
近年来,宁都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把培养、扶持乡土人才作为发展农村
经济的一项战略举措,充分发挥农村能人引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培育乡土人才聚效益
时下正是脐橙花开的时节,站在宁都县会同乡南田村山顶举目望去,千亩脐橙树在阳光的照耀下,洁白似雪,微风拂过,花香扑鼻。
“花多了就不利于挂果,过于茂盛的花枝就要多疏。”4月28日,授课教师赖晓清正实地给乡土人才进行脐橙花期管理专业培训。赖晓清是会同乡南田村惠丰果业总经理,作为经验丰富的果业种植行家,此次应县农粮局邀请专门给学员进行授课培训。
“乡土人才从农民中来,经专业培训后到农民中去。”该县农粮局局长熊辉生告诉笔者,宁都县每年投入资金用于“田专家”“田秀才”培训,帮助孵化和提升“田秀才”“田专家”。为加强乡土人才培育,该县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以县委党校、职业学校、农村实用培训基地为主体,每年定期组织乡土人才集中培训,把乡土人才培育成百姓用得上、信得过的“专家”。
培育能人,带活经济,富裕百姓。目前,宁都县培训出各类“田专家”“田秀才”达2000人,涉及农
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多个环节,并利用相关协会平台和示范基地,通过抱团合作,辐射带动3万余人从事特色产业种养。
助力万千百姓稳增收
“咕咕咕……” 在宁都县肖田乡朗际村的一处山坳,未见养鹅人,但闻鹅声脆。在一处红砖平房前,我们见到了养鹅人肖集。“跟着名贵叔,有发展有奔头。”肖集看着又白又壮的鹅,脸上挂满了喜悦。肖集去年养鹅纯收入3万元,是跟着名贵叔才走上创业致富路。
肖集口中的名贵叔是一名80后,全名王名贵。在肖田乡,说起王名贵,无人不知。王名贵是宁都县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之一,其在当地创办的“名贵农庄”是一家荣获省、市级的“示范性家庭农场”。在他的帮助下,以农场为中心,辐射带动当地30多户村民发展竹荪菇、白鹅、石蛙等种养业,仅去年,帮助每户村民增收2万元至10万元不等。
“作为政府认可的农村实用人才,总得对得起‘人才’二字。怎么着也得加油干!”说着,王名贵的脸都红了。
带领百姓致富的乡土人才王名贵并不是个例。如今,宁都县乡土人才覆盖农业、畜牧、林业等领域,他们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共带动和帮助5000余农户创收、增收。
打造为农服务金招牌
“前阵子连日阴雨天气,养的5000多小黄鸡一下子病了近1000只,我电话求助严代伟,经过近一周的专业指导,小黄鸡基本上治好了。”在梅江镇养殖黄鸡的邱小云说起严代伟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严代伟是宁都县首届选拔出的乡土人才之一,勤奋好学的他被该县农业局派往各地进行专业学习,成为当地百姓信得过的“田教授”。
“田教授”“田专家”“田秀才”讲的是农家话,传的是农家经,帮助和服务的对象还是农民。
为更好地打造为农服务这块金招牌,让“田专家”“田秀才”们更好地服务一方群众,宁都县创建县、乡、村三级“乡土人才服务中心”,将乡土人才汇总建库,以“乡土人才服务中心”为阵地,鼓励乡土人才创办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抱团发展,带动和帮助更多农民。
宁都县还积极推荐优秀的“土专家”式的乡土人才为入党发展对象,并享受优先列入当地村后备干部政策,吸收到“两委”干部队伍中,给他们更大的平台施展才华,激发他们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热情,打造为农服务的金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