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产业公司 >> 正文内容

白酒双雄经销商库存告急 茅台铁腕抑价不惜砸他人饭碗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5日

    白酒双雄经销商库存“告急” 茅台铁腕抑价不惜砸他人饭碗
 
  ■本报记者 夏 芳
 
  近日,白酒两大巨头都在为市场缺货而“烦恼”。
 
  先来看贵州茅台,因市场缺货,经销商涨价惹怒茅台发“狠话”,谁涨价就砸谁的饭碗。而五粮液则在股东大会上公开回应,因总体产能达不到市场需求,目前无货可供。
 
  市场回暖,资源紧缺,茅台、五粮液经销商存货“告急”,这就是当前两大白酒巨头真实的写照。
 
  五粮液相关负责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货源比较紧张,加上市场快速流通,造成很多经销商出现断货。
 
  同样,沈阳一茅台、五粮液经销商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证实,目前茅台酒和五粮液的存货都不多。
 
  北京某大型白酒销售公司相关人士也对记者表示,目前茅台的存量很少,以前职工购买有内部价,现在内部人都买不到了,公司要先保证有酒卖给大客户。
 
  茅台控价讲政治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进入3月份以来,在贵州茅台股价“飞天”的背景下,有关茅台经销商渠道库存告急或涨价的消息也满天飞。另外,在茅台、五粮液的高端白酒市场价上涨的带动下,其他品牌的高端酒也被带动上涨,一时间,高端酒消费仿佛回到黄金十年,再次被消费者追捧。
 
  然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五粮液、贵州茅台均爆出“货源短缺”,而市场的法则就是物以稀为贵,涨价似乎成为必然。
 
  但是,在对待涨价方面,贵州茅台的态度却十分坚决,并将涨价上升至政治问题,“价格问题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4月21日,茅台集团董事会听取近期重大工作专题汇报,集团董事长袁仁国,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在会上表示:最近一个时期,茅台酒价格市场上涨趋势明显。茅台酒的出厂价一直没有上调,是中间环节在抬高价格,茅台将进一步加强价格稳定力度,坚决把经销商的市场终端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一定要抓出成效。谁制造市场乱象就砸谁的饭碗,经销商必须要令行禁止,谁“不听招呼”就一定严格按照规定严厉处罚。
 
  在茅台高管们看来,价格必须得稳住、管好,这是茅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茅台价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价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以严肃问责的态度对待价格问题。”
 
  事实上,白酒本应该属于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产品,但是,在白酒的销售环节依然看到企业在为其“操心”。
 
  对此,茅台高管的解释是,“主动作为不是行政干预,放任自流不代表尊重市场”。
 
  茅台表示,目前市场上出现价格上涨的苗头,个别省区茅台酒已超过1300元/瓶;另外,有极少数的经销商推波助澜,阳奉阴违,违反茅台的市场策略。
 
  面对当前出现的问题,茅台提出多项措施来维护价格稳定,而这些措施对茅台内部也一视同仁。“不管是电商、定制酒公司谁都不行,如果是内部的人推波助澜就罪加一等,在控价问题上绝不袒护。”茅台高管如此表示。
 
  铁腕抑价不手软
 
  彼时,在白酒黄金十年期间,以茅台、五粮液为首的高端白酒市场价格飙升至千元以上,茅台酒一度达到2300元/瓶,然而,在行业进入调整期后,大面积的社会库存暴露出来,为此,茅台和五粮液等高端白酒经历了近4年的去库存痛苦时期。
 
  如今,市场行情好转,作为主体企业,贵州茅台和五粮液在渠道低库存的环境下,把维护市场秩序、消费者利益摆在了前面,或许在借前车之鉴。
 
  对待市场涨价行为,在茅台高管们看来,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也要采取果断措施管控市场价格。
 
  茅台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销售公司董事长王崇琳近日表示,当前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做到厂家、经销商、消费者三方利益平衡;坚持信息公开与适时的市场调控,要遵循市场规律,加强正面引导,实现三方共赢。
 
  同时,王崇林还提出了继续保持“三个坚定”,必须坚定不移地稳定茅台酒市场价格,坚决防止市场价格过快上涨,必须坚定茅台酒商品属性的回归,让消费者买得起茅台酒、喝得起茅台酒、喜欢茅台酒,必须坚定地从战略和品牌的高度去处理市场问题。
 
  据贵州茅台相关人士透露,经过多组“重拳”出击,目前,茅台酒经销网络、各大KA卖场、电商平台,53度普通茅台酒价格已全面回落和稳定在每瓶1299元以下,回到了每瓶不超过1300元的警戒红线内,货源基本满足市场需求,达到了“哄抬炒作无机可趁,囤货惜售得以治理,稳定价格初见成效”的良好局面。
 
  在业内人士看来,茅台股价一路走高并突破400元/股,市值达到5000亿元,作为公司高管花大力气抑制市场零售价过快上涨,对公司长远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