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机构>> 赣州保险业>> 赣州市保险行业协会>> 新闻动态 >> 正文内容

保险市场竞争中生态伦理问题探讨

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黄亚林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3日

    本文为2010年10月29日召开的赣、粤、闽“红三角”首届保险论坛论文,作者是来自阳光财产郴州中心支公司的黄亚林。

    【内容提要】

    市场竞争可以带来繁荣,但竞争具有两面性;伦理的要义是告诫人们促进生存,扼制毁灭。本文立足于保险行业市场的特殊性与激烈性,旨在探讨保险市场生态伦理问题对行业前景的影响,从而唤起人们对行业和谐的关注与社会和谐的实践。

    【正文】

    本文从三个章节进行探讨:一是市场的现状与问题根源;二是市场竞争中构建生态伦理的理论意义;三是市场竞争中构建生态伦理的实践意义。本文力图通过行业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从而阐述实践理论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人类有生存的力量,也有毁灭的力量。伦理的要义是告诫人们促进生存,扼制毁灭。人类自从拥有知识与市场能力以来,社会的变革与文明程度是与社会生态伦理建设成正比的。保险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应孕而生的。中国的保险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活跃于中国加入世贸以后,尤其是近十年。保险市场因其行业的特殊性而异常活跃,仅有监管一只手,许多市场竞争行为,尤其是从业人员的市场作为,监管部门是鞭长莫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倡构建保险市场的生态伦理,既是行业与社会的呼应,又是履行行业社会责任感的需要。

    一、保险市场的现状与问题根源

    保险市场的现状问题有许多不同层面的分析,尤其是保险业这些年突飞猛进发展态势,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不辨事实,许多业界学者及业内贤士对保险业的发展变化有着许多精彩肯定。不少国外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也早已跃跃欲试。说明中国保险市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急需探明开采。对于中国保险业的辉煌面本文不作探析,旨就产险市场现状及问题根源进行保险主体中基层机构层面的探讨。因为保险主体基层经营机构(主要是三、四级机构)是行业真正口碑树立者。基础决定效果,定位预示定势。最能够反映保险市场现状问题的,应该是一线市场,客户面最群集的也是一线。那么,如何看待我们当前的保险一线市场现状,保险行业的辉煌面与闪光点,本文不作展示,旨就问题现状进行分析,因为借助一位哲人的话说“对问题的无意识,我们就没有未来”。分析问题,不是狭隘的揭短,是对未来的良知体现和高尚诉求,正如我们对环保问题的呼吁,是为了谋求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一样。 财险市场,就目前整体状况来看,还是一个比较粗放的起步水平,虽然车险市场自去年底行业效益导向型监管实施以来,行业“华丽转身”有很大改观,但市场竞争中问题的涌动依然在“水底世界” 激荡。本人认为,一线市场保险问题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三多三乱一不足”  当前保险业“三多”,表现在保险主体多、机构数量多、从业人员明显多。市场只要放开竞争,必然带来繁荣。1979年底,中国决定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之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及其各地分支机构的组建工作迅速展开。1986年至1992年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和太平洋保险公司的陆续成立,国内保险市场开始出现竞争格局。2001年加入世贸,2003年1月1日起中国保监会宣布从实行车险条款费率自由化。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大量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国内保险竞争进入国际化时期。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公司82家,此外,还有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6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5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1887家。目前,中国保险公司主体更多。各类保险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已基本覆盖了全国的城市和乡村。可以说再偏远的地级城市,仅财产保险三级机构主体都在十家上下,是中国2001年入世前的许多许多倍。财产保险主体一时猛增,保险公司百花齐放,从业人员飞来走去,市场客户晕头转向,整个行业好不热闹。

    “三乱”是产险产品价格乱、业务市场费用乱、市场竞争行为乱。产险市场竞争呈现全方位、多层次、错综复杂态势。外行看不懂,内行讲不清。主体要求高,机构生存难。长期以来,中国的保险公司都有着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城市、轻小城市,重东部、轻西部的业务倾向,这跟大城市的企业和居民对于保险服务的巨大需求和其相对较强的投保能力有关,也与国家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有关。自保监会放宽了对保险公司经营区域的限制以来,很多区域性的保险公司得以放眼全国、回避过度竞争而去开辟新兴的市场。这样将打破很多地方存在的大公司垄断的局面,从而使竞争在更大范围内激烈展开,区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中国保险业已开始进入全面竞争的时代,几大巨头自我革新以图更大更强,外资保险公司全面抢滩中国市场,中小型公司或壮大自我、或自由联合以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各主体高层战略都通过一线机构和销售人员实施。所以,产险一线市场是活跃中充满苦涩,竞争中满含辛酸。多少人在市场拼打中沉浮起落,摸爬滚打,结果保险行业口碑依然不佳。代价的付出并没有换来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被停业整顿,有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教训非常惨重。

    “一不足”主要是保险的“资金融通、经济补偿、社会管理”等社会功能明显不足。因保险行业的风险管控要求高,理赔环节越来越严密,垂直管控与集中管理力度越来越大,保险的功能实施表现得“墙内开花墙外不香”。地方政府不了解保险,社会群众不信任保险,不少客户得到了经济补偿但并不买账。保险公司社会地位与社会功能反差不小。政策性保险,商业化保险,区域性保险,专业性保险等等,保险行业覆盖面越来越大,渗透力也越来越强,但商业保险的地位与金融行业中的银行证券相比还是有着明显差异。这是保险的内功不够,借助地方力量扩大影响的开放程度不够,只重外延扩张,不重内涵性增长和行业社会影响的必然结果。就像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有一时的“户户点火,村村冒烟”热闹,最终还是要付出几倍代价的关停并撤一样。

    二是“三弱三忧一缺失”。所谓“三弱”主要是指监管点面弱、内控效能弱、高管队伍弱。近些年保险行业发展非常快,主体增多,机构扩张,从业人员混杂,监管人力跟不上点面发展。许多主体机构因人才匮乏,系统内控能力不足,制度管控乏力,加上高管人员准入门槛低,组建机构的驾驭能力、综合素质、行业要求等等基本规律还未完全掌握,上级公司频频换人,市场一线不少新增主体呈现闪亮登场,悄然告退的寒碜景象。新公司的成长与发展变得举步维艰。

    “三忧”主要是一忧行业前景,二忧职涯保障,三忧考核残酷。行业前景问题,尤其是新公司因成长艰难,让基层从业人员对公司的前景担忧。市场多变加上考核上的严酷,机构的扩张发展与后援断层形成的队伍不稳定,让保险公司一线从业人员为职涯现状和基本保障担忧。尤其是行业所谓的竞争差异化,许多主体为笼络人才,空许愿、乱承诺、充满前景诱惑的增员游说,许多人员带着加盟即升值的激情纷纷跳槽。结果行业热闹,水土复杂,想象美好,现实残酷,结果依然苦涩。保险行业因业务市场与人力市场双竞争,行业生态环境曾经一度恶化。

    “一缺失”主要是教育培训缺失。保险公司业绩论英雄,中国特色的关系营销模式,让许多从业人员伴随社会背景关系变化而起落沉浮,聚散离乱。基层保险公司的凝聚力、人情味、公司关爱及工作氛围表现得非常淡薄松散。从业人员包括许多高管人员社会伦理观念、客户责任意识、事业心及敬业精神难以树立和稳定。许多保险公司只重规模,缺乏基本的企业文化,更没有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从业人员没有基本的职业素养,业务品质与客户服务严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行业形象受到很大影响。

分享:

来源:赣州金融网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