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方星海:推动期货市场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高国华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5日

    由中国期货业协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以“产融结合·金融科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衍生品市场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12月2日至4日在深圳召开。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致辞时表示,我国期货市场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品种体系日渐丰富,市场规模不断提升,期货经营机构实力也在持续增强,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不断得到发挥。

    方星海表示,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取决于价格信号。

    期货市场通过公开、公正、高效、竞争的交易运行机制,形成了具有预期性、连续性、公开性和权威性的期货价格,从而引导企业通过套期保值规避风险,促进企业稳健经营;价格信息指导生产、贸易、消费等经济活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为相关金融机构提供风险对冲的工具,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期货市场的这些功能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今年年初以来,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出现了部分期货品种价格迅速上涨、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引起各方关注。究其原因,既有国内供需基本面短期失衡的因素,也有国际汇率波动的因素,当然其中也有一定的投机因素。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每当现货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时,对期货市场的质疑也随之产生,这一点发达国家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也有同样的经历。从今年我国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变动看,绝大部分时间期货价格处于贴水的状态,因此期货并没有对现货价格产生助涨助跌的作用。

    方星海表示,期货市场本身也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好满足实体经济需要的法规、制度、产品和服务。应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发展方向,以服务好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充分认识期货市场的功能,努力建设一个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程度相匹配,与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需求相适应,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期货衍生品市场。为此,应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改革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期货产品上市机制,更好满足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需求。在期货市场基础制度已经较为牢固、风险控制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今后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上市更多的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需求。将不断改革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开发上市更多符合实体经济需要、市场条件具备的期货新品种,包括推出原油期货和白糖、豆粕等商品期权。

    二是推动期货经营机构发展,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期货经营机构通过经纪业务、风险管理业务等方式为实体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期货经营机构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的效率。为此,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风险管理公司在场外市场的创新和探索,稳步开展“保险+期货”等期现结合的业务试点,为实体企业量身定制风险管理服务。继续支持期货公司拓展融资渠道,鼓励其通过境内外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等方式扩大筹资规模,不断增强资本实力,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

    三是坚持对外开放,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期货市场本身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稳步推进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对此都有强烈的需求。抓住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紧贴“一带一路”战略需要,逐步扩大期货市场对外开放,以特定品种的方式逐步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商品期货交易。在品种选择上,我们将以铁矿石、天然橡胶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品种为起步,逐步拓展到其他产品。此外,适应相关期货品种国际化需求,支持期货交易所在境外设立交割仓库和办事处。与相关部门一起继续推动完善税收政策,实现期货保税交割常态化。

    四是全面从严依法监管,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离不开有效的监管。证监会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推动期货法立法进程。提高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市场监测中心的市场运行和一线监管水平,严格防范市场价格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流动性较多,容易发生过度炒作,必须提高监管警惕性。同时监管措施要尽量少而精准,避免对市场正常运行产生过多的干扰。要更好地发挥期货业协会自律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自律管理规则,丰富行业自律管理职能,推动期货经营机构合规经营和创新发展。期货公司也应发挥风险管理的专业优势,勤勉尽责,落实好对客户尤其是大客户的管理和服务责任。

    五是严厉打击非法和变相期货活动。近期此类活动在全国各地有蔓延的趋势,证监会将配合公安等部门予以严厉打击,决不手软。当前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很重,在已经发生了众多P2P网络贷款风险之后,决不能再发生大量的非法期货风险,避免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卢毅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