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重庆怪圈:GDP增速领跑 新三板倒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5日

    重庆怪圈

  领跑的GDP增速 倒数的新三板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之中,新三板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渐受到重视。快速发展中的新三板市场也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争相挂牌融资。据股转系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24日,新三板挂牌数已近9000家。

  在综合了解各地区在新三板上的发展情况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一个特别的现象:重庆身为直辖市,在新三板市场上的成绩却并不靠前。东方财富Choice和股转系统数据显示,截至8月21日,在9个1.5线城市中,重庆在新三板上的累计挂牌数和增发募资总额均排名第8。而这样的新三板成绩,与重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亮眼表现似乎还有一定的差距。带着这样的疑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政、商、学界多位人士,以期寻找答案。

  每经记者 左越

  重庆,中国面积最大、最年轻的直辖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今年逆势而上的“重庆速度”已成为全国经济中的一抹亮色。

  从资本市场上的角度来观察,重庆也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国企改革等多个领域备受关注。重庆金融改革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和提高证券化率。

  不过,这个最年轻的直辖市GDP增速领跑全国的同时,在新三板市场上的成绩尚未同步于GDP的骄人增速。截至2016年8月21日,重庆的新三板挂牌数量不仅无法与其他几个直辖市相比,甚至在9个1.5线城市中也仅高于沈阳。

  就此现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次联系重庆市金融办,并按照要求发送采访函,也多次询问进展。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金融办的回复。

  ●重庆的新三板尴尬

   “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的确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融资渠道,是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资本平台。”重庆社科院副研究员江薇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以及股转系统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21日,重庆市共有98家新三板挂牌公司,9家公司待挂牌、12家公司在申报过程中。而重庆这一数据与其他城市相比,如何呢?

  从挂牌公司数量来看,江薇薇表示,重庆“不仅与东部省份以及一线城市有很大差距,也落后苏州、武汉、杭州、无锡、南京等城市。”

  重庆地处中国西部,又是当下最年轻的直辖市,如果仅将重庆资本市场数据放在直辖市中来比较,显然有失公允。那么,是否可以将重庆放到“1.5线城市”中进行比较?

  仲量联行2016年4月9日发布报告,将天津、重庆、武汉、西安、成都、苏州、杭州、南京和沈阳等共9个城市列为中国的1.5线城市。

  在上述9个1.5线城市的新三板挂牌家数排行榜上,重庆在新三板上的成绩也并不靠前。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今年8月21日,9个1.5线城市中,苏州、杭州、武汉分别以373家、301家和218家的挂牌数排名前三位。沈阳以40家挂牌公司数量位居9个1.5线城市的末位,重庆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为98家,排名仅高于沈阳市。

  新三板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平台。以上比较的是挂牌数量,而从融资金额来看,重庆排名仍未能领先。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21日,9个1.5线城市在新三板市场上增发募资总额约为306.98亿元,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杭州、南京、苏州三座城市的融资额就已占据半壁江山。而重庆在同时期的新三板市场上增发募资总额为13.95亿元,在9个1.5线城市中的融资占比尚不足5%,也同样排名第8位,在融资额上仅领先沈阳市。

  ●政策红利效果有待发挥

   那么,重庆在新三板市场的成绩并不优于其他1.5线城市,是否是由于政策红利不到位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仅从政策层面来讲,重庆市关于新三板的政策并未缺位。或许应该这样说,政策已经释出了红利,只是效果还有待发挥。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而言,政府对地方企业上市、挂牌都会有相应的现金奖励,而奖励资金的多少也成为衡量政府对企业挂牌新三板政策效果的直观标准之一。

  事实上,重庆对新三板企业挂牌的奖励金额并不比其他1.5线城市少。

  仅在市级层面,重庆市“对重点培育企业拟在新三板挂牌的,股份制改造完成后给予50万元奖励,审核通过后给予50万元奖励。”也就是说,对于符合条件的重庆企业,只要在新三板挂牌成功就获得100万元奖励,而这一数字在1.5线城市中并不算少。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重庆企业最终得到的奖励并不止上述的100万元。以2015年7月挂牌的必然传媒为例,其披露的年报中显示,公司在获得重庆市级100万元奖励之外,还获得了重庆市北部新区的股改及改制上市补助150万元;另一家重庆籍挂牌公司罗曼新材也同样在年报中披露,挂牌后得到了区级奖励100万元。

  早在2014年8月,重庆市金融办就曾发文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三板挂牌企业资源调查,筛选出我市确有挂牌意愿和潜力的企业,组织企业加入拟上市企业资源储备库,开展针对性培训,对特别突出的企业纳入市级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给予财政补助和奖励,加快企业改制上市挂牌进程”。

  2015年6月,重庆市金融办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彼时中国证券报在报道中提到,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曾表示,“推动企业新三板挂牌已成为重庆金融改革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GDP逆势上扬

   重庆新三板有待进一步发展,而发展的一个良好基础就是重庆经济增速依然领跑全国。

  2015年,重庆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这一增长速度,不仅领跑1.5线城市,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从全国范围来看,2015年我国GDP增速为6.9%。而今年上半年,重庆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0.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GDP同比增长10.6%,较上半年全国GDP6.7%的增速高出3.9个百分点。根据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在9个1.5线城市中,重庆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仅次于杭州。

  而从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2015年里重庆新设立中小微企业11.7万户,新设立的从事科技创新、电子商务、节能环保等鼓励类行业的小微企业占比达50%;高校毕业生创办鼓励类小微企业占新设立小微企业总量近1/3。全市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6215.7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0.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GDP增长4.5个百分点。

  江薇薇也对记者表示,重庆中小企业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可以说,中小企业对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镇化、保证社会和谐和稳定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那么,令人疑惑的是,GDP的快速发展为何没能撑起重庆的新三板市场?重庆在新三板市场的落后又究竟是因为什么?

  重庆困惑之一

  国企改革光环耀眼民资活力待进一步挖掘

  ◎每经记者 鄢银婵

  提起重庆经济格局,万亿国资矩阵尤为醒目。

  据重庆市国资委披露数据,截至“十二五”末,重庆所有国有企业资产由1.7万亿元增至4.5万亿元,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的资产总额则由1.2万亿元增至2.6万亿元,在全国国资版图中位列前茅。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重庆民营经济活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2012年以来,重庆市政府曾多次高调力挺非公经济,并提出到2015年末非公经济在GDP占比65%以上的目标。据重庆统计局发布数据,2015年重庆非公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为61.3%。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整个新三板挂牌的8000多家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96%左右,成为名符其实的民企聚集地。“重庆民营经济还存在素质不高、实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直接削弱了其在新三板市场的竞争力。”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机构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国资实力全国前列

   尽管重庆官方近年来已鲜少公布重庆国资在全国的排名,但其独有的发展模式一直颇受关注。

  “国资改革各个省市都在搞,但哪些省市的关注度最高?还是要数重庆、上海、广东等。”元素资本马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国资体量在全国位于前5名,其发展模式独树一帜,在资本市场上也颇具话题性。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底,在A股市场上,重庆籍上市公司共计43家,中央或地方国资委作为实控人的上市公司达23家,实控人包括国务院国资委、重庆市国资委和涪陵区国资委等,占比53.48%,高于A股34.6%的水平。

  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梳理,成都、苏州、杭州、南京、天津、沈阳、西安和武汉等8个1.5线城市的A股上市公司的地方国企和央企占当地上市公司之比分别为23.78%、10.63%、19.75%、44.64%、64.28%、45.83%、60.60%和46.80%。对比上述1.5线城市,重庆A股上市公司中国企占比也居于前列。

  民资活力亟待释放

   与独创出“重庆模式”的重庆国资相比,重庆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又是另一番景象。

  《重庆日报》曾刊文指出,该市民营经济发展依然存在着素质不高、实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

  重庆市工商联主席黄红云今年初曾表示,2015年重庆全市民营企业在证券市场融资额在339亿元以上,约占全市企业在证券市场融资总额的1/3,民资活力还需要进一步释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对于民营经济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重庆市政府早有解决之意。

  自2012年5月以来,重庆市政府便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由市政府每年拨出20亿元资金扶持民企、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监管暂行办法》、《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委托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其力度堪称史上之最。

  据重庆市《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要求,到2015年,重庆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要达到200万户,以民营经济为主力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GDP占比则要达到65%;而据重庆官方发布的资料显示,2015年,重庆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637.53亿元,增长11.1%,占全市GDP的61.3%,距离65%的目标相差3.7个百分点。

  重工业基因不可忽视

   重庆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蒲永健认为,近年来重庆一直在筹划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从强调国资重要性到鼓励民营经济发展,也说明重庆政府在思路上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但相比沿海省市,其在力度上还有可提升的空间。

  马赟表示,他认为重庆市政府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有一定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整个经济提档升级;但另一方面也担心民营经济出问题,所以会有意识加强管理,确保经济健康发展。

  还有分析人士认为,重庆国资占比偏重、民资活力仍有待提高的经济格局与其历史关系非同一般。“重庆本身属于老工业城市,拥有比较厚重的工业基础,这一点直接导致了国资比重偏大。”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尽管重庆民营经济近年来在GDP中的占比增速还有待提高,但令人欣喜的是,重庆正在行动。重庆市中小企业局局长尹华川表示,近年来重庆已着手从融资、创业、技术、培训、信息和质量等多个服务平台着手,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重庆困惑之二

  投资圈子文化尚未形成业内:在重庆做私募有“孤独感”

  ◎每经记者 鄢银婵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步入资本市场搭建通道,重庆早在2009年便有所行动。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在2009年便筹划设立股份转让中心(OTC),领先全国多地提出与全国场外市场对接,然而这一先发优势却未得以保持,目前,其新三板公司在数量和市值上均落后于同等水平城市。

  “为什么浙江、广东的新三板公司数量、体量都很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已经形成了经商文化,同样的道理,身处内陆的重庆之所以未形成投资圈子文化,与当地的‘码头文化’基因关系密切,它让重庆人更善于‘单刀拼天下’,借助外力的愿望不够强烈。”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官方乐于推动企业挂牌

   2009年筹划,2010年10月鸣锣开市,重庆OTC一亮相就在全国引发热议。据《重庆日报》报道,在开幕仪式上,还吸引了深交所相关人士前来“站台”。

  对于该市场的定位,重庆市金融办主任阮路曾公开表示,股份转让中心是重庆建设与全国市场对接的平台、区域性股份转让平台和拟上市资源培育平台。

  “事实上,不论是最初的顶层设计还是之后的实际操作,重庆的思路一直比较超前。”上述不愿具名的投资界人士表示,当时重庆政府就是将OTC市场作为未来新三板的组成部分来打造,希望利用这个平台审核、输送企业进入新三板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推动企业挂牌新三板已成为重庆金融改革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作为链接新三板的重要通道,OTC市场发展情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过,该中心成立多年来发展态势一直不温不火。据重庆市中小企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OTC市场累计挂牌企业435家(孵化板289家,成长板146家),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挂牌企业160家。

  早在2013年OTC市场挂牌突破100家规模时,重庆官方就曾提出愿景:“力争用五年左右(即2018年左右),实现托管企业50000家、挂牌企业5000家、直接融资1000亿元以上”。

  “按照这个目标,重庆OTC当前规模与它的距离还相差甚远,仅以挂牌企业数量这一个指标来测算,完成进度仅在8%左右,剩下的92%要在1年半达成,颇有难度。”重庆资本市场分析人士唐熙如此表示。

  对于OTC市场目前的现实,重庆官方也是坦然面对。2015年6月,在重庆市金融办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重庆市长黄奇帆便直言,“重庆OTC市场建立了四年,目前OTC市场在国民经济真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还属于卡拉OK、自拉自唱”。

  “无论是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来看,还是从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角度出发,重庆必须要加快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而推动企业新三板挂牌也是提高全市证券化率和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着力点。”重庆中小企业局局长尹华川表示。

  民企股权投资文化待培育

   “一个新生市场要发展,需要从环境、动力两个方面来推动。”重庆市中小企业局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作为重点工程,为了进一步刺激OTC市场活力,重庆政府在准入门槛、奖励机制上都进行了尝试。

  按照规定,重庆OTC并未对挂牌企业进行盈利方面的要求,只要具备持续经营能力、主营业务突出、存续时间超过2年、注册资本金在500万元以上,企业就能申请挂牌。唐熙认为,政策上的宽松环境,对OTC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外部动力。

  “重庆OTC市场运作已比较规范,但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规范的同时也让挂牌企业、拟挂牌企业受到的约束多了一些。”在重庆资本市场已耕耘十多年的元素投资董事长马赟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企业要想在OTC挂牌,必须先取得各区县金融办出具的推荐函,再取得OTC的确认函,最后在获得备案后,方可安排挂牌。

  在多名分析人士看来,制约重庆OTC市场、新三板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在于内生动力不足。

  “重庆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在长久的历史中已形成了鲜明的码头文化,体现在资本市场上,重庆人的投资理念比较简单直接,要求见效快,且不喜约束,而挂牌OTC市场对企业的影响不可能立竿见影,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其挂牌的热情。”马赟说。

  事实上,地域文化会影响当地资本市场、商业氛围的说法已成业界共识。“重庆的创业者中,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比较多,他们习惯于自己掌握话语权,不喜欢资本过多干预。”上述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士也表示。

  资本区域逐鹿

   包括马赟在内的一些投资界人士认为,正是码头文化这一内在基因驱动,导致投资文化有所缺失。

  “在重庆做私募、PE,会有一种孤独感,同北上广等城市相比,重庆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氛围,圈子文化尚未形成。”重庆一名私募界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重庆缺少针对资本圈的交流平台,民间自发的交流活动也鲜少举行。

  “为什么投资圈子氛围没法和北上广相比,首先你的机构数、从业人数就和别人不是一个水平,要有氛围、有交流活动,机构数量就得先上去。”该名人士说。

  与此同时,在区域定位上,重庆也面临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陈秀山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西部地区,重庆、成都和西安在地理位置、发展需求、城市发展瓶颈等方面都具有不少相似之处,这在某种程度上对重庆争取资本落地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事实上,仅在区域性金融中心、创新中心这一目标定位上,三个城市都各有打算。资料显示,西安金融商务区的定位是西安国际大都市的金融核心区、关中—天水经济区金融服务支持基地和中国西部区域金融创新试验区;成都也提出要成为西部金融机构集聚中心、金融创新和市场交易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的目标。

  “西部市场就这么大,作为资本方在选点布局时会考虑全国战略,三个城市在某些方面形成竞争也是难以避免的。”唐熙表示。

  重庆困惑之三

  1.42%研发支出比低于全国水平 科教短板制约“双创”发力

  每经记者 左越

  在新三板市场上,高新技术企业占据半壁江山。一个地区的科技实力,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科技实力,从某种程度上看,可以通过当地新三板的发展情况来体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曾在一份报告中提到,在战略性新兴行业中,重庆市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显现。

  研发支出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现代社会中,科技创新早已成为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重庆GDP的快速增长,科技当然也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重庆经信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重庆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达25.1%,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而且支撑工业转型升级的高端细分行业,如智能装备、电子元器件、医疗仪器设备等行业产值增幅均超40%。

  而研发支出这一指标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重庆的科创现状。

  近年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以下简称研发支出)这一指标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科技投入的重要依据。这一指标具体是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

  2014年度,重庆研发支出201.85亿元,相比2010年累计增长了101.3%。但是从横向比较来看,重庆2014年研发支出的投入强度(研发支出与GDP之比)为1.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5%。而1.5线城市中,天津、杭州、苏州都超过2%,西安更是高达5.23%。

  相比较来说,“武汉、西安这些城市的高校更为聚集数量众多,教育资源和高校排名也更靠前。”重庆市中小企业局科技处处长廖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科创的关键是人才资源,而高质量的高校资源则又是人才资源的重要保证。

  从高校数量看,重庆有64所普通高校,这一数量在1.5线城市中并不算低,仅少于拥有82所高校的武汉市。但是,从211、985高校的数量来看,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为211高校,985高校则只有重庆大学。而在1.5线城市中,重庆也未能表现出明显优势。具体来看,在9座城市中,重庆的211高校、985高校数量均为第6位。

  而从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数据来看,根据成都优易数据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重庆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共有16所,排在1.5线城市中的第7位。

  另外,截至2015年底,重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8家,而武汉、南京、天津、沈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分别为21家、31家、12家和16家。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待塑造

   “重庆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不足,即使重庆汽车产业与信息产业两大支柱性产业,其龙头企业优势突出,但与之协同配套发展的中小企业发展和创新能力还有欠缺。”一位长期研究重庆经济的研究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这也是制约重庆新三板挂牌数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体现在挂牌企业上,即使信息服务业是重庆挂牌最多的行业,占全部的11.9%,但与全国近20%的占比相比较有较大差距。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也还处于培育阶段,这也是重庆在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数量不多的又一原因。但这正是重庆中小型企业今后发展的空间所在”。上述研究员如此表示。

  而从战略性新兴行业的创新力来看,这一点更为明显。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总报告》中提到,在战略性新兴行业中,重庆市“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显现,专利优势突出企业较少。”

  数据显示,2014年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中,高校和企业的授权量最多,分别为421人次和377人次,科研单位授权量最少,高校和企业类型申请人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总授权量的八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4年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为891件,占国内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1.46%。而在专利申请中,重庆排名靠前的申请人也以高校类型申请人为主,高校占据了前8位,而企业类型申请人分散程度较高,尚未形成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

  “双创”氛围有待提升

   为中小企业提供孵化和服务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可称作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截至今年4月,重庆市国家级孵化器数量总数达到了12家。科技部2015年、2016年公布的两批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的众创空间共有498家。其中,重庆共有13家众创空间进入名单,在1.5线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5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重庆市2015年的天使投资共有12例,占当年全国天使投资的比重为0.58%;共计披露金额为11亿元,投资金额为0.7亿元。而创投方面,重庆在2015年的案例数为14例,占全国创投的比例为0.4%,披露金额共计13亿元,投资金额为12.43亿元。

  重庆早在2009年就提出大力发展微型企业并出台了大批鼓励措施,不过眼下重庆的“双创”工作氛围却稍显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城市创新活力的释放。

  2015年末,重庆市科委主任李殿勋曾在接受《重庆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市还存在着创业投资总体规模偏小、创业投资机构缺乏,资金来源结构单一、社会资本热衷投资成熟期企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一位重庆当地资深私募人士也向记者表示,“重庆相对于其他同类城市而言,创业文化和股权文化还有待发展。”

  破解之道

  政府掏钱为中小企业购买资本服务产学研结合带动创新力

  ◎每经记者 鄢银婵 左越

  金融兴,则经济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多方采访中注意到,重庆对于目前在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所存在的短板已有洞察并持续在采取行动。比如在今年重庆市两会上,《关于着力打造西部创新中心》就被作为“一号提案”发布,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重庆市中小企业局局长尹华川表示,在推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方面,今年重庆进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不仅提供“一条龙”服务,而且还帮企业买单。此外,对于自身科研基础薄弱,重庆也希望通过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激发城市的创新活力,培育一批高精尖企业。

  按照规划,重庆的目标是2017年新储备拟上市挂牌企业300家以上,到2020年,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在目前基础上翻一番,国民经济证券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无疑,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规划。

  自主创新示范区或成契机

   “同西部另外两个城市西安、成都相比,重庆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创新活力不够。”重庆社会科学院一名研究员表示。

  今年2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重庆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作方案的通知》,从创新突破、创业培育、基地建设、人才改革等多个方面规划了任务目标。

  多名分析人士认为,要激发重庆创新动力。还需要从顶层设计上发力。而就在7月26日,国务院同意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该开发区成为继成都高新区和西安高新区之后,西部获批的第三个自主创新示范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所谓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作出示范的区域。其中,先行先试的政策则主要包括: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税收优惠、股权激励、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等。

  “以国际通用的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研发投入和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核算,重庆的指标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元素投资董事长马赟表示,2014年重庆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1.42%,2015年为1.5%,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则为2%。

  此外,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2015年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重庆高新区在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综合评价位列全国18,远远低于相邻城市成都高新区和西安高新区的第3、第4位。

  “从历史文化上看,重庆坚韧执着的纤夫文化和商业文化融合,令重庆人形成了热情、豪爽、勇于打拼的性格,这也说明他们具备一定创业基因,但是需要好好引导。”上述重庆社科院研究员表示,有了良好的创业氛围,进而对其普及资本市场知识,重庆也能保持一定优势。

  重庆高新区相关人士也表示,获批示范区后将进一步发挥其原有优势,弥补眼前不足,培育更加良好的创新氛围,促进全方位发展。

  政府为中小企业“购买服务”

   早在2009年,重庆市政府就批准设立重庆股份转让中心(以下简称OTC),在全国范围内起步较早。此后,OTC又与新三板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互联互通。截至目前,已有多家重庆企业通过OTC成功登陆新三板。

  2015年6月,重庆市政府在推进企业直接融资专题工作会上便要求尽快出台扶持企业直接融资的指导意见,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科技型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尹华川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政府目前为重庆中小企业出钱“购买服务”,鼓励、促进中小企业改制、登陆资本市场。

  尹华川介绍说,“政府购买服务来让企业上OTC的孵化板,通过行政体系来宣传推荐合适的企业,再找辅导机构来辅导这些申报企业,让机构帮助企业改制和融资、合格的企业就上OTC,中小企业不出钱,政府来购买服务,让中小企业感觉到来资本市场融资也不是件特别难的事情。”

  谈及政府为企业“购买服务”的原因,尹华川表示,“资本市场是真正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最好方式。”

  他进一步表示,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难题是融资难、融资贵,而先进国家和地区,其银行融资的比例只有30%,资本市场融资比例高达70%。而重庆的银行融资比例远高于资本市场,目前正调整这个比例,让这些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去融资,融资结构就会发生改变。如果重庆中小企业中有一半去资本市场融资,那其他在银行融资的中小企业也会相对容易些。

  而为了促进重庆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尹华川介绍道,“因为企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一样,对全国资本市场的构成也不够了解,我们一方面加强宣传,另一方面通过奖励政策来鼓励,比如对挂牌到成长板的企业奖励25万元。”

  加大产学研融合力度

   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角度来考量,科创实力的增强可谓重中之重。根据中国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总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申请,重庆排名靠前的申请人以高校类型申请人为主,而企业类型申请人分散程度较高,尚未形成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

  而从发明专利授权量来看,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重庆邮电大学均具有一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优势。

  分析人士认为,在上述背景下,将高校的学术能力和企业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更有利于技术和资本的结合。

  事实上,在重庆“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到,要“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科研院所和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鼓励组建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报告中还建议,需要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作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激发民营及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着重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与产业生态环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国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的两江新区也在行动。根据两江新区提供的数据,目前其已集聚国家级产业基地10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45个、高新技术企业136家、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个,柔性引进院士6名,建成200多万平方米科技产业楼宇,设立了10亿元两江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等。

  唐朝知名诗人李商隐曾在重庆作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从此,巴山夜雨成为离愁思归的象征。那么,什么时候重庆才能成为一座资本来了就不想离开、企业扎下了根就能开花结果的城市呢?从重庆市为中小企业购买服务的举动及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中,不难看出希望。

分享: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