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咬定“精准”不放松
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的赣州实践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杨晓安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2日

    初秋,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组,成片的蔬菜鲜嫩青葱、丰收在望。
 
    低保户华水林喜不自胜:“多亏政府精准帮扶,靠这8亩蔬菜,我们全家住进新房,脱了贫困帽。有蔬菜产业,致富再也不愁。”
 
    像华水林一样,华屋已有70户居民搬出破旧土坯房,住进美观整齐的小洋楼,家家户户发展大棚蔬菜、油茶、蜂蜜等产业,有了稳定收入来源。
 
    华屋之变,折射赣南之变。
 
    这变化,源自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关怀,源自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鼎力帮扶,源自赣州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赣州抢抓机遇,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减贫进程不断加速。“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脱贫140多万人,贫困人口减少三分之二,贫困发生率由29.9%下降到9.3%。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4%。
 
    精准识别扶真贫
 
    脱贫攻坚、振兴发展,是赣州新时期要担负起的双重重任。
 
    时间倒逼,任务倒逼。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的现状,赣州着力在“精准”二字上下工夫,通过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等用到“刀刃”上,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一套精准识别的做法在实践中产生:采取收入倒排、群众评议等方式,逐村逐户识别出贫困对象,再经过村民评议、村民代表大会审核、公示公告等阳光复核认定程序,确定扶贫对象,及时建档立卡。
 
    “经过层层把关,有效解决了扶贫对象底数不清、评选流程不明、对象不准的问题。”赣州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说。
 
    兴国县埠头乡垓上村的贫困户周梅英,就是精准识别的受益对象之一。周梅英丈夫因病去世,她独自拉扯3个未成年的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辛。
 
    在精准识别摸排环节,周梅英被确定为扶贫对象。很快她被政府安排到村里的蔬菜基地干活,每月能领到1500元工资,加上承包管理6个大棚的分红,一年下来,周梅英家有两万多元收入。“生活有了着落,日子越过越好,要感谢政府的帮扶。”走上脱贫致富路的周梅英感激不尽。
 
    如今,通过精准识别,全市贫困人口都已完成建档入卡,扶贫账目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赣州还开发出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精准扶贫APP手机平台,将全市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情况、脱贫进展等全部录入系统,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的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平台对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脱贫退出,返贫进入。
 
    “有了信息系统平台,我们下到村里,只要掏出手机上网一查,就能全面了解贫困户接受帮扶的情况,工作起来既方便又快捷。”驻信丰县万隆乡的扶贫干部王清龙说。
 
    精准识别,为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绘就了详细的“战场形势图”,一场全方位的脱贫攻坚战由此在赣南大地打响。
 
    精准施策拔穷根
 
    近日,章贡区沙河镇罗坑村的一块芋田里,贫困户高凭兰挥汗如雨、加紧耕作。
 
    今年50岁的她身患残疾,全家主要靠丈夫常年当搬运工维持生计,生活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驻村的扶贫工作组了解情况后,为其量身定做了脱贫计划,并争取到3000元产业补贴,扶持她家扩大芋头种植规模,并发展鸡鸭养殖。
 
    “今年我家种了3亩芋头,光这块收入就有一万多元,加上新养的近百只土鸡,这两项一年收入可超过1.5万元,对我一个残疾人来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高凭兰兴奋地说。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一户一策。对精准识别出来的贫困户,赣州实行靶向施策、对症下药,让扶贫有的放矢,确保实效。市里编制了“1+8”脱贫专项方案,从医疗保险金融扶助、搬迁脱贫、产业脱贫、兜底保障、就业脱贫、生态保护脱贫等方面完善精准帮扶措施。
 
    为使帮扶措施落到实处,让贫困户真正实现脱贫致富,赣州及时安排干部、联系能人结对帮扶,实现全市所有贫困村有单位驻村帮扶、所有贫困户有干部结对帮扶两个“全覆盖”。
 
    帮扶帮出实效、扶起信心。定南县岭北镇玉石村60多岁的残疾人贫困户李国炎,在市里挂点干部的结对帮扶下,去年开始养鸭,初次创业就赚了3万余元。前不久,他又新购进600只鸭苗,扩大养殖规模。说起现在的生活,李国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帮扶干部帮我出谋划策,让我找准了致富项目、树立了致富信心。照这样做下去,我家很快就要脱贫了。”
 
    产业帮扶,契合赣南农村特点,群众易于接受。全市因户制宜实施产业扶贫致富工程,引导贫困户积极发展各种适宜的产业。至目前,全市产业扶贫总投资27.71亿元,其中2016年投资8.87亿元,蔬菜、脐橙、油茶、特色农业、光伏、电商等产业覆盖带动40万贫困人口增收。
     于都县罗坳镇帮助贫困户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让贫困户既满足家庭用电需要,又可出售多余的电挣钱。群众认可接受后向全县推开,已有1200户贫困户藉此走上脱贫致富路。目前,全市有8个县(区)已启动光伏扶贫工程建设,初步统计已有2664户贫困家庭建成户用电站,158个贫困村建成村级电站,总装机约18.56兆瓦,总投资1.405亿元。
 
    精准发力重长效
 
    “原先住在边远山区,就医就学非常不便。现在进城进园了,妻子在工厂上班,小孩在县城上学,自己搞装修工程,全家年收入超过5万元。”从深山里搬到于都县城居住的袁石原说:“搬出来,我家就彻底甩掉了贫困帽子。”
 
    搬迁扶贫,是实现长远脱贫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我市推进脱贫攻坚任务三年完成的一个重要抓手。
 
    脱贫攻坚,使命在肩。剩下的脱贫攻坚对象,都是贫困程度极深、脱贫难度极大的“硬骨头”。为打赢这场硬仗,市委、市政府作出“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部署,计划今明两年分别脱贫25万人,剩余20.24万人2018年全部脱贫;932个贫困村计划今年退出107个,明年退出252个,剩余573个2018年全部退出;11个贫困县计划明年6个摘帽,剩余5个2018年全部摘帽。
 
    精准攻坚,更重长效。赣州在落实中央“五个一批”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攻坚克难,重点抓好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兜底扶贫,以实现贫困户长久脱贫。我市在全省首创“产业扶贫信贷通”贴息贷款,设立“金穗扶贫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等,帮助贫困户兴产业、活经济。今年1月至7月,全市新增各类扶贫贷款125.89亿元,共有12.55万户贫困户受惠。
 
    实现脱贫攻坚长远目标,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最终要靠加快发展、做大经济总量来保障。
 
    赣州脱贫攻坚、振兴发展同步并进,努力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动力与后劲。2015年,市委、市政府立足赣州实际,吹响“主攻工业、三年翻番”进军号。市委四届七次全会上,又提出“解放思想、北上南下、内外兼修”的实践路径,突出打好主攻工业、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攻坚战战略决策,压实责任,排难向前。
 
    脱贫攻坚、振兴发展,赣州迈步更加坚实自信、底气充盈。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