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高层声音 >> 正文内容

银监会于学军: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大新现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3日

    本报记者 陈植 实习记者 何晶晶 上海报道
 
  随着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何去何从,正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
 
  7月16日,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6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作主题演讲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金融形势正呈现五大新现象:
 
  第一,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这已引起高层的高度重视,并出台政策扭转这种局面。
 
  第二,从2014年下半年起,银行普遍出现贷款项目难做,几乎找不到好的投放项目,因此市场上出现一个新词,叫做“资产荒”。
 
  第三,各地银行不约而同地将大量信贷资金流向地方平台公司,进行集中放贷。有些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过去筹资比较困难,但是去年以来一下子活跃起来,贷款非常多,负债率大幅提高。
 
  第四,货币信贷急剧膨胀。去年银行资产有两项投资急剧膨胀: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这两项分别新增了7.6万亿和6.5万亿,合计约14.1万亿。如果加上新增贷款11.7万亿,三项合起来约为25.8万亿。
 
  第五,中国的债务率水平快速上升,现在已超过250%,成为全球炒作中国发生债务危机或金融危机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于学军看来,这五大新现象之所以在同一时期出现,背后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支撑中国经济长期保持接近双位数增长的主要的动力来源是外贸进出口持续高增长,这一度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持续动力。
 
  但是,随着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加之中国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迅速提高,以及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令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长期形成的比较成本优势逐步丧失,中国经济开始出现持续下行的压力。
 
  第二,在传统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中国更多转而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使投资占GDP的比重在2011年后不断持续升高。数据显示,2011年投资占GDP的比重为63%,到了2015年,这个数值提高至约81%,如今民间投资增长快速下滑,也开始影响全部投资逐步放缓(上半年降到了9%),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也开始显示疲态。
 
  第三,以外贸拉动经济增长逐步转向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对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管理和投放也带来了深层或深刻的影响。在外贸进出口大幅度增长的时期,正是外资大举投资中国的时候,会带来大量贸易和投资顺差,中国外汇储备长期保持大幅度增长,人民币在这个时期面临很大的升值压力。同时,国内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具体表现为社会根本“不差钱”。
 
  随着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出现式微并且持续下降,这时外汇储备开始出现减少,进入流动性自动收缩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政府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因为稳投资就是稳增长。
 
  然而,投资必须要有资金来源,这就需要中国相关部门创造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并不断地注入资金。这也是近年银行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资产类业务大幅扩张的根本原因,甚至出现了“大资管时代”的概念。
 
  不过,在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下,由收购外汇储备投放出去的基础货币,与现在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下投放出去的基础货币,在根本上有巨大差别。由收购外汇储备投放出去的基础货币是以增加外汇储备作为基础的,而以投资和收购债券投放出去的基础货币很大程度脱离了货币发行的储备。而且,这两者之间的投放主体、渠道、内容同时发生重大变化,并不相同。前一种货币投放更多为实体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多为制造业投资、商业物流、房地产等。后一种模式的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的平台公司或者是央企等,主要是修路、架桥、建房子或者异地扶贫搬迁、建水库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于学军认为,这最终造成当前经济形势出现一系列新现象,包括中国民间投资下滑,银行业资产荒,地方政府债务快速膨胀,货币投放快速扩张,中国债务率水平大幅上升等。
 
  在他看来,这五种新现象并不是孤立和偶然的,而实际上是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一种关系。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于外贸进出口出现减缓及下降,影响外汇储备减少,使得国内货币流动性自动收缩,并造成人民币汇率承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不减。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政府必须加大投资力度。但要加大投资力度就必须放松货币,为投资提供资金来源,这令货币投放的基础发生重大变化,随着货币投放规模过大,存量货币被稀释,具体表现在政府部门得到最多的新增信贷,实际上等于稀释了居民储蓄和民间实体企业的资金,最终导致民间实体企业投资能力下降,民间投资大幅滑落。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