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产业公司 >> 正文内容

华为进军笔记本电脑真相:PC有利可图 仅是小打小闹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5日

    华为进军笔记本电脑真相:PC有利可图 仅是小打小闹
 
  分析人员认为,华为急需一款PC产品进行供应链磨合、渠道开拓、人才培养和品牌积累
 
  ■本报记者 马 燕
 
  近日,有关华为要做笔记本电脑的消息不断被放出,但华为终端方面昨日给《证券日报》记者的回复是,“不对市场传言作评论。”
 
  不过,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虽然最近有关华为进军PC领域的消息有自我炒作的成分,但华为要做笔记本电脑这件事基本是确定的。
 
  其实华为本来就有在生产平板电脑。而据消息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华为将要出的笔记本电脑是分体式,拆开了可以当平板电脑用。
 
  但PC已成一片红海,华为是真的也要杀入吗?
 
  笔记本电脑市场有利可图
 
  据市调机构IDC的数据,2015年全球PC出货量下滑10.4%至2.762亿台,同比下滑10.4%。IDC预计2016年PC的销量将继续下滑,下滑幅度约3.1%。不过预计可拆卸键盘的笔记本电脑如微软的surfacebook类产品可助减缓PC市场的下滑趋势,计入这类产品后PC市场销量将能实现1%-2%的正增长。
 
  PC出货量的减少,意味着PC市场达到了某种程度的饱和,而各PC厂商却不约而同地通过更新换代提高售价等方式,在销量不涨甚至下降的情况下长久保持了企业的高利润。也就是说,PC市场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
 
  在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王阳看来,华为涉足PC正是看上了笔记本电脑有利可图。
 
  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王阳称,看看去年联想的情况就知道,笔记本电脑赚钱比手机多多了。
 
  据联想刚刚发布的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个人电脑集团(PCG,包括个人电脑和Windows平板电脑)的季度营业额达80亿美元,税前利润达4.05亿美元。而移动业务集团的总税前亏损为3000万美元。
 
  补齐产品系列提升品牌形象
 
  不过,虽然PC市场有利可图,但PC市场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虽然硬件上的门槛不断缩小,新品牌的崛起却难上加难。
 
  和黑马频出的手机市场不同,PC市场的格局相对稳定,联想、惠普、戴尔、华硕、宏碁等盘踞windows市场已久,即便是苹果Mac的销量在近几年持续上涨,仍旧未能改变现有的市场格局。
 
  华为想在PC市场复制其手机黑马的成功路径,有一定难度。
 
  不过,或许华为目前对于PC市场并无太大野心。王阳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认为,华为做笔记本,就跟它做手表一样,是效仿苹果一站式的终端体验,从手机、手表、平板到个人电脑,提供全系列产品。
 
  在华为目前的终端布局中,手机、平板、手表等产品已经涉及,唯独缺少笔记本等相应的PC产品。
 
  虽然华为手机业务在2015年达到了新高,出货量超过了1亿台,但面对整个手机市场增速放缓的趋势,其手机业务要在后续几年保持这种高速增长将十分困难。而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业务的营业额也难当“销量出货”大任。1月13日,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公司2015年度市场工作会议上表示,华为终端要敢于在5年内超越10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就目前华为在终端市场上的布局,要达到这个目标补齐笔记本业务是必然之选。
 
  王阳向《证券日报》记者指出,笔记本电脑生产都是找代工,进入成本不高。推出一个酷一点的新产品,继续提高华为在消费者心中的格调,对提升华为的品牌形象是有帮助的。
 
  小打小闹赌一把 难现手机辉煌
 
  但也有分析指出,华为先天性缺少了苹果的系统基因,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华为很难补齐在各终端无缝连接上的短板。
 
  王阳也认为,华为此次所谓的笔记本电脑不过是小打小闹。
 
  另有分析指出,和其他平板巨头不同,华为在PC业务上的布局几乎为零。从另一个层面说,华为急需一款PC产品进行供应链磨合、渠道开拓、人才培养和品牌积累,当然也是在技术上做一些铺垫。不管PC的最终未来如何,华为都需要赌上一把,相同的是,小米也看到了这一点。
 
  王阳指出,华为做笔记本电脑跟小米没有关系,并不是为了死磕小米。
 
  但不管是小米还是华为,即便推出笔记本电脑产品,也很难在市场销量上延续手机的辉煌。
 
  并且,相比于苹果的一站式体验,三星Galaxy系列的成功似乎更值得华为效仿。华为面向消费者的主营业务仍是手机和平板,通过笔记本产品的发布拉升品牌形象,进而提高手机和平板的品牌溢价,似乎比依靠PC盈利更有价值。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