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总理透出今年经济关键词:从去产能推进供给侧改革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1日

    总理三次座谈会透出今年经济关键词
 
  ⊙记者 梁敏 
 
  上周,李克强总理一连两天召开了三次座谈会,听取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在总理与各界人士的交流对话中,供给侧改革、“双创”、经济新动能等都是大家讨论重点。而总理的讲话也透出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经济工作的几大关键词:去产能、简政放权、“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论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钢铁、煤炭去产能
 
  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供给侧改革”为关键词定调今年工作以来,供给侧改革就成为高层会议的主要议题。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剧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将聚焦供给侧改革。
 
  1月2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他在会上表示,“要继续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手段,为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环境。”
 
  “去产能”被列为今年五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之首,近期李克强多次强调,去产能率先从钢铁煤炭业突破。
 
  1月25日下午,在就政府工作报告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意见建议时,李克强指出,当前要突出抓好钢铁、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坚持发挥市场倒逼作用,政府重点是支持做好员工分流安置,推动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国务院最新确定的目标是:在近几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的基础上,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吨-1.5亿吨;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
 
  论“双创”
 
  关键词:简政放权
 
  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三次总理座谈会必谈的关键词。
 
  1月25日这一天,李克强主持召开了两场座谈会,虽则“座上宾”不同,但讨论的议题却有相同之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上午与会的嘉宾是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就构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金融体制机制等发表了意见;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说,要进一步改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
 
  下午与会的嘉宾是7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这其中,4位提出的建议都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关。
 
  李克强表示,中国经济要转型发展,其核心就是把过去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式,转变为更多依靠人力资源。“怎样把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智慧调动起来?就要依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自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双创”就成为重要施政方针。从2013年至今,一系列鼓励“双创”的政策陆续出台。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法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从总理座谈会释放的信息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仍会推动“双创”,而重点或放在体制机制改革上。
 
  李克强在座谈会上强调,政府要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在减少不必要审批的同时,加强监管等“该干的事”,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1月26日,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交流意见时,李克强也表示,“政府要做的就是为群众干事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把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激发出来。”
 
  论经济新动能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中国经济面临新旧动能切换,如何加快培育新动能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在李克强看来,中国制造只有和“互联网+”深度融合才有前景,才会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
 
  在与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交流时,李克强就指出,“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这是中国经济巨大的新动能所在。”
 
  近几年,为鼓励创业创新,国家出台了大量扶持政策,尤其是针对小微企业。不过,李克强特别强调,“双创”和“互联网+”不是只针对草根或小微企业,“下一步,传统产业、大企业都要‘+互联网’。”
 
  在去年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的重点将是推进两者融合发展。
 
  其实,1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决定,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李克强在会上还阐述了融合发展的一些政策,比如,创建一批创新中心,政府要予以引导扶持,在加计扣除、科技引导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强国际创新合作。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韩国“制造业革新3.0”紧密合作等。

分享: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