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谁来为“银行短信”诈骗堵漏补“短”?

来源:东北网    作者:韩东林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6日

  近日,市民小陶(化名)遇到了一件闹心事,她的手机接到银行客服短信,称可以用银行卡积分兑换现金。结果这一“天上掉馅饼”的短信,让小陶卡内1000多元钱消失。(11月5日《东北网》)

  手机中突然收到“银行短信”通知,而且短信通知的号码确确实实为银行的客服电话号码。其内容似乎也无可挑剔,积分兑换现金,银行推出的优惠活动。这样高仿真的“银行短信”不由得储户有所怀疑。而且,部分储户出于对银行的信赖,也很难做到对这类“信息”去核实和甄别。进而成为“银行短信”诈骗的受害者。

  储户固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问题是,如此高仿真的“银行短信”能轻而易举地发送到储户手机中,而且还有高仿真的手机网链接“银行网站”。这些完整的行骗链条能顺利地到达客户端,并让储户受到财产损失,难道就没有相关部门加以防范和治理吗?到底谁该来为“银行短信”诈骗补“短”呢。

  记得有一句俗语,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如今,这些利用“银行短信”进行诈骗活动的“狐狸”们,频频出现,通过改号软件或伪基站,伪造客服号码,发送短信,并链接木马网站。伎俩和手段可谓很狡猾,让很多银行客户上当受骗,遗憾的是,面对这些狡猾的“狐狸”,我们的“好猎手”却很难出现。

  银行至今拿不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警方也只能起到“提醒”的作用。互联网的管理也存在许多“空白”。尽管要追踪这些网站的建立者,确实存在很大困难,但有困难不等于毫无办法,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针对这类诈骗行为,开发和完善应对的防范软件和进行缜密的网络管理,不但十分重要,而且也是有关部门应该做到的责任行为。

  频现的“银行短信“诈骗案件,表明银行的服务程序上存在漏洞,网络平台的管理也无疑存在“短板”,尽管银行和警方对储户发出过善意的提醒,但要彻底消除这些诈骗活动,仅靠“提醒”和客户自身的防范意识是不够的,而是需要执法部门和管理部门及时跟进,寻踪觅迹,堵漏补短,加强防范与严厉打击并举。无疑,打击“银行短信”诈骗的“狐狸”,保护市民财产安全,我们更需要的是多一些尽职尽责的“好猎手”。

分享:

来源:东北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