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宁都延续窑火 传承文化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30日

    工人在窑口摆放陶坯,准备进窑烧制。

    为陶坯上釉。

    80后郭小清(左一)在师傅谢南生的指点下制作茶具陶坯。

    工人在认真地制作陶坯。

    □刘海峰 特约记者曾嵘峰 文/图
 
    在宁都县长胜镇有座用手工制作传统陶器的工厂,在赣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这里的陶器制作工艺被囊括其中。近日,记者走进陶器厂感受传统技艺。
 
    在前往陶器厂的路上,陶瓷碎片不断增多,陶器厂就建在一个小山丘上,共有四五排厂房,有一条长达80米的窑口。“这里的制陶业一直成为赣南的传统产业,生产陶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末宋初。”窑下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厂长郭明生,讲起了窑厂的历史,“这里的居民以窑为生,居住在窑厂下,所以地名取名‘窑下’。”
 
    “这里制陶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传统手工制作。”陶厂车间主任谢南生引领我们参观,并介绍陶器的生产过程。一件陶器制作大概要经过选土、陶坯、制釉、上釉、进窑、封窑、点火、烧制、出窑等几道工序方可成为一件陶器。其中,这里制胎最为生动。师傅们先将陶泥制成条状,在转盘上,盘筑成器型,铸成后用手或工具将里外抹平,人时而围绕陶器旋转,时而拿着木槌不停敲打陶胎,如同拿着乐器边奏乐,边舞蹈般。一件件陶器就在师傅们的手中,变戏法一样出来。谢南生介绍说,这里的陶器,材料是天然的,烧制方法也是原生态的,所以制作出的产品,经久耐用且没有污染。
 
    “祖辈留下的手艺不能丢。”在宁都县长胜陶器厂里,80后制陶人郭小清在师傅谢南生的指点下制作茶具陶坯。“传统技艺要保持生命力,必须要有年轻人加入。”郭小清说,同一块陶泥制作成普通生活用品最多值二三十元,但制作成艺术品价值或许就能翻几番,甚至不可估价。如今,陶器制作工艺逐步受到年轻人的关注,他们有意传承这项传统技艺,并希望引入新理念,建设陶器博物馆,让更多人来了解、体验这项传统技艺,另外通过网络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