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月8日下午,戴良槐(穿救生衣者)正在贡江边水域义务守护游泳的青少年。
|
|
□记者萧森 文/图
在赣州城的贡江边,有一位老人,每年夏季坚持义务守护青少年等游泳者的安全,至今整整12年了。他就是戴良槐,现年68周岁,家住赣州市三康庙,是赣州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退休职工,爱好体育锻炼,热心公益。
8月8日16时许,记者来到贡江浮桥一处由游泳爱好者自然形成的游泳场地,见到戴良槐正顶着余晖,站在有着众多玩水、游泳者的水域,全神贯注地看着游泳者每时每刻的情形。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戴良槐12年守护“江上安全岛”的苦与乐,以及他满满的爱心。
11岁时勇救三名溺水同学
在赣州城土生土长的戴良槐,从小就随哥哥到贡江边去捡柴,兄弟俩特别调皮,念小学时兄弟俩在大人的陪同下练得一副好水性。
“从小爱好玩水,但有两个条件,一是我们的安全意识较强,练游泳都有懂水性的大人教,二是我们俩个子长得快,上初中时我的身高就达到1.70米。所以,我认为自己天生就适合做水上救援工作。”戴良槐说。
因此,就有了戴良槐11岁时勇救溺水同学的往事。那年夏季特别炎热,戴良槐和三名同学在西门浮桥岸边玩耍,而不会游泳的三名同学下到水里玩水,幸好他们涉水不是特别深,发现他们渐入深水扑通着,戴良槐立即游过去从后面先后抓着他们的脚一一将他们推上岸。
“那是我第一次救人。但是,没有水性的人和学生不要下水救人,要大声呼喊岸上大人或报警救人。救人最好要有多人救一人,并要讲究从后面,不从正面救人,要防止溺水者将施救者抱住。”戴良槐在讲述救人经过时,一再提醒遇到险情时如何救人,要防止次生溺水事故发生。
12年守护“江上安全岛”
过去,一次次有人在贡江溺水身亡,溺亡者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一次次让戴良槐心如刀绞。
2003年夏末的一天,在贡江边上,戴良槐突然听到救人的呼喊声,120急救车的呼啸声也随之而来。等他达到时,溺水青年早已停止了呼吸,家属在岸边号啕痛哭。那惨痛的画面,再一次如针般刺痛了戴良槐。当即,戴良槐决定以后每天到贡江浮桥来走一走,做一名社会义务救生员,兴许能减少溺亡悲剧的发生。
于是,2004年暑假前夕,当时还未退休的戴良槐,克服家庭生活拮据的困难,不顾家人的反对,向朋友借了1000元钱买了两条二手小木船。当年7月1日是学生暑假第一天,当日15时,戴良槐开始在贡江浮桥附近撑船巡江救人,直到晚上游泳者散去,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就这样,戴良槐确定每年7月1日至9月1日开学前,就是他风雨无阻来到贡江浮桥附近当社会义务救生员的时间,而且每一天,他都在15时准点到达贡江浮桥的游泳场地。前几年,他没有购买电动单车,就坚持每天走路来到守护点,每天从家里至贡江浮桥往返10公里。12年来,戴良槐在这段路上走了至少6600公里。
2008年春,洪水将其两条破旧的小木船冲走。没有了船,戴良槐就穿着一件救生衣,手持一根5米竹竿,带一个救生圈和一根长绳,依然每天在贡江边义务守护青少年学生的安全。
8月7日下午,一名10岁左右的女孩与母亲在贡江边玩水,母亲也不懂水性。一不留神,女孩漂荡到了深水区,出现了严重溺水,幸好戴良槐一个闪身游过去将女孩捞了起来,女孩幸免于难。
日月如梭,转眼12年过去了,类似这样的救助情况不胜枚举,用贡江边上居民邝汝环的话说“老戴像一座安全岛,他来了这里后120急救车呼啸声就少有听到了”。戴良槐说,近几年,他协同游泳爱好者救助的溺水青少年不下80人,直接从死亡线上拉回的溺水者有40多人。
28岁心态延续爱心人生
采访中,附近市民向记者“抱怨”说:“老戴救人这么多,很不理解的就是一些被救者一上岸就头也不回地走了,连声谢谢都没有。”有人还打比方说8月7日下午那被救女孩的母亲连留个电话开始都不愿意。
对于这些,戴良槐只是“呵呵”一笑而过,称自己一直就是为救人命而来,不是为任何图报而来。对被救起的溺水青少年,戴良槐希望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是为了通过联系对方家人,告知家长以后要看好孩子,以防再次发生溺水事件。一直以来,戴良槐婉拒被救者家属任何钱物,但有的被救者家属还是执意表达感激之情,就在附近买两瓶啤酒表心意,有的感激中跪地叩头以表感谢。
“做事难,做好事更难。”这是做公益人的普遍心理。当初,乃至现在,戴良槐仍身处家人反对和少数人对其大爱行为的非议中。但是,戴良槐保持良好的心态看待,从不纠结,从不放在心上。
对于社会上少数人的议论,戴良槐一向不理睬,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动摇,走自己的爱心路,让别人去说。戴良槐说:“我相信好人有好报,多年来,社会上许多人在鼓励我、帮助我。”
8月9日下午,戴良槐在电话中对记者说:“有不了解 、不理解的人说我是作秀,我认为只要是做好事,即使‘秀’也要坚持下去。为守护更多人的安全,我有信心再干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