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客家旅游 >> 正文内容

做精美景迎客来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13日

    7月6日,在安远县各景点规划区内,记者看到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热泉河酒店升级改造、湖心别墅群装修、园区景观升级、汤谷整体景观提升建设……纵观三百山及周边景区,景观变得更有特色,设施变得更加标准化、管理变得更加现代化、服务变得更加人性化。
 
    近年来,安远县以打造大旅游发展战略为契机,科学规划三百山核心景区与周边景区,合理配套旅游基础设施,规范景区管理,促进景区提质,旅游产业集群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今年上半年,该县共接待游客65.2万人次,同比增长23.7%,旅游综合收入3.17亿元,同比增长21.9%。
 
    完善规划精心布局
 
    安远县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4.3%,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生态旅游大县、江西省旅游重点县。近年来,该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确立了打造大旅游的发展战略,强化旅游发展措施,把安远旅游发展定位为建成全国知名的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中国南方重要的养生福地、深港地区饮水思源的溯源地。该县通过聘请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公司等全国知名团队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加大旅游综合投入,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促进旅游资源由分散开发向整体开发推进、旅游消费由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观光并重、旅游收入由门票收入为主向综合收入转型升级。
 
    同时,安远县充分整合县内旅游资源,构建起“一轴三圈四片区”旅游发展布局。该县旅游建成一条由南至北渐次推进的旅游发展轴,形成以三百山、九龙山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圈,以东生围、龙泉湖、万寿宫、无为寺塔为重点的文化体验旅游圈,以古迹文物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融为一体的观光旅游圈,并打造东江源养生度假区、橙园生态旅游区、文化感怀体验区、古迹文物乡村观光区四大旅游片区。
 
    注重营销提升品牌
 
    今年5月,安远县在香港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旅游宣传活动,在香港电视媒体、地铁灯箱广告、机场高炮位置、主要繁华街道的100辆巴士车上投放了安远旅游平面广告和品牌形象宣传片,让香港市民近距离地了解安远旅游资源产品。近年来,该县通过视频、平面、网络等媒介,对外深入宣传三百山的源头文化、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旅游名片,使安远旅游的品牌知名度有了飞速提升,游客量增势喜人。
 
    旅游宣传对旅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加强旅游形象宣传,安远县通过“五项载体”宣传、开展旅游专题推介、举办特色旅游节庆活动等系列宣传营销活动,大力提升安远旅游形象标识和三百山景区标志。该县通过举办“东江源三百山温泉节”,在赣州、河源、梅州等地开展专题推介活动,拓展一级客源市场,以歌曲、画册、光碟、微电影、网站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前往深圳、香港、澳门等地进行旅游宣传促销推介会、博览会,组织省内外客源市场的旅游媒体、旅行商来该县实地考察等途径,全方位推介安远旅游品牌。
 
    安远县还与周边县市深化旅游区域合作,加强与广东东江流域景区、井冈山和瑞金红色旅游景点及龙南、定南客家景区的合作。该县通过融入赣、梅、龙客家旅游圈,赣南红色旅游圈及东江源-九连山客家旅游联盟,合力打造融合客家风情、生态休闲、温泉养生、红色旅游等旅游业态的“二日游”“三日游”线路。
 
    目前,安远县旅游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景区开发建设成效突显,旅游品牌得到进一步提升。该县将逐步把三百山景区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4A级精品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把九龙山景区建设成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东生围及周边围屋群建设成为3A级旅游景区。
 
    丰富内涵建设精品
 
    “如何将游客引得来、留得住、唤得回?还得靠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实现资源的立体开发,产业的健康发展。”安远县旅游局负责人黄礼春说。
 
    为提升景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安远县着力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建设精品景区。该县通过对三百山知音泉神话爱情故事、九龙山采茶民间传统故事和天心整军红色革命故事等旅游景点故事文化的深入挖掘,对赣南采茶戏、楹联文化、传统文化以及客家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的保护和传承,突出打造富有安远特色的文化旅游。该县还以三百山、九龙山为核心,全方位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等旅游,积极引进和推动景区休闲、文化休闲、运动休闲、养生休闲和娱乐休闲等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
 
    安远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启动乡镇微型景观保护开发,加快重点旅游乡镇、特色旅游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乡村农家乐协会建设,打造农家乐联合体,发展休闲农业(橙园)观光游,创建示范旅游村镇;围绕东生围、尊三围、磐安围等围屋,打造围屋群客家文化产业园区;启动天心整军博物馆建设,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区,将其打造成为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的重要基地、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精品景区。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钟志泾 特约记者黄崇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