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春雨润民心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0日
 |
送戏下乡。(资料图片)
|
|
□何青松 李岚 文/图
近日,会昌县中村乡增坑村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小屋场里传来阵阵鼓乐声,近百名前来观看演出的村民把屋场围得水泄不通,来自会昌县演艺公司的演员们热情高涨,一场精彩的戏曲正在这里上演,热烈的场面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知党恩、报党恩,这场戏不仅让我了解了新政策,更让我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观看免费的表演,开了眼界,收获了乐趣!”村民邱桂林感慨地说。
近年来,会昌县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以开展活动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软硬件升级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高地
“早晨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这样的顺口溜,用来形容往日农村的文化生活一点都不夸张。如今再看会昌农村,光景却大不一样:这里有标准的阅览室、电脑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村里有文艺队,白天村民可以在农家书屋上上网、看看书,晚上看电影、跳跳舞。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让农村的生活越来越有“时髦味儿”。
有了资金,文化基础设施、民生文化、公共文化产品购买等投入便有了保障,会昌县城乡文化软件、硬件设施不断升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实现了可持续。文化馆、图书馆均达国家一级馆。19个乡镇有16个乡镇建好综合文化站,已建设好的文化站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该县242个村,已建有20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00%的村建立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和农家书屋,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日益丰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成常态化。该县文化馆每年举办5期以上70多个公益性文艺培训,县博物馆所属展厅、革命旧居旧址均向群众免费开放,并提供免费讲解服务。群众文化活动多样,每逢节假日,该县文化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各种规模的文化活动,群众参与度高。全县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农歌会”是该县最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去年,该县还开展了“赖公庙会民俗文化旅游周活动”,实现文化与旅游的互动,深受群众喜爱。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了城乡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广播电视进村入户普遍化。该县已通有线电视19个乡镇、141个村、2028个村小组。有线电视、直播卫星、无线覆盖用户数占该县总户数的82%,已向上申报了周田镇、西江镇两个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发射点,扩大无线覆盖面,力争使该县广播电视覆盖面达到100%,边远村组群众听不到广播、看不上电视的情况将成为历史。
创新形式 让公共文化服务在城乡间“动”起来
“公共文化发展不仅体现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上,更重要的是要拓宽传播渠道,让城乡居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让文化‘流动’起来需要文化主管部门的持续加力。”会昌县文广局局长许永春如是说。
“流动”图书车、“流动”舞台、“流动”电影院……近年来,会昌县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创新服务形式,让公共文化服务在城市乡间畅快地“流动”。该县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变过去政府独揽公共文化服务的局面,形成政府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导责任,同时发挥市场和社会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积极作用。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志愿服务等形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实行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每年,该县组织开展密度高的送戏、送电影进校园、乡村、社区活动,该县文化传媒演艺公司每年创作的各类文艺作品50个以上,送戏下乡超过150场次。该县电影公司组织14个放映队,精心挑选农村题材特别是农村致富题材的电影,在该县各村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巡回放映,年放映电影超过3000场。该县图书馆在为群众办理免费开放“一卡通”借书证服务的基础上,还广泛开展“汽车图书馆”进乡村服务活动。去年,共送图书下乡4000多册。创新服务,让城乡居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此,该县文化部门在广大山区群众中赢得了赞誉。
打造特色 让文化春雨润泽民心
会昌县在一城美丽山水的环抱下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如何抓住特色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公共文化是该县一直在探索的话题。近年来,该县在创建特色文化品牌上不断发力——结合实际,围绕旅游旺县战略,努力打响文化品牌;做好名人效应文章,编辑一部会昌文史资料,讲述会昌故事;结合非遗“三进”活动,把会昌的人文、历史故事植根到每个人心中;编好一台地方戏,打造、推出舞台剧会昌民间民俗歌舞剧目《兰四妹》、情景歌舞剧《汉仙印象》……一系列措施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
“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不仅需要我们去探寻,更值得我们去传承。这也是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公共文化的重要载体。”会昌县文化馆馆长梁玲娜说。自启动了全县非物质文物遗产普查工作,会昌县《匾额习俗》列入了国家级名录,《赖公庙会》《会昌藤器制作技艺》《会昌山歌》《会昌踩鼓》等5个项目列入省级名录,《汉仙岩的传说》《米粉制作技艺》《酱干制作技艺》《客家药艾炙》等14个项目列入市级名录,63个项目列入县级名录;成功开展了赖公庙会民俗文化旅游周活动;开展了“粽叶飘香 品味端午”包粽子比赛、“非遗”讲座、进校园授课、图片展等系列活动庆祝第九个“文化遗产日”。
会昌县文化传媒演艺公司在特色文艺作品的创作方面,注重挖掘传统,反映现实,取得了累累硕果。去年共创作作品42个,创作采茶小戏《茶香》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滨州小戏艺术节荣获优秀剧目二等奖,创作采茶小戏《连心桥》荣获“中华颂”第五届全国小戏小品大展金奖;采茶小戏《好一朵山茶花》《果乡情》获江西省首届汤显祖戏剧奖演出二等奖,会昌民俗民风剧《兰四妹》作为该县重点打造剧目,已经在市采茶歌舞剧院编导、作曲、舞美等专家协助下进入编排启动阶段,一台新的富有特色的地方采茶剧即将面世。
传承特色,打造精品,公共文化服务惠民正如春风化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滋润着会昌百姓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