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客家旅游 >> 正文内容

打造温泉产业“升级版”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1日

    近期,石城县正式启动“中国温泉之乡”申报工作,积极实施温泉品牌规划战略和管理,全力打响温泉旅游品牌,打造温泉产业“升级版”。石城县属武夷山复背斜中段西侧,河源至邵武区域性大断裂,石城—瑞金断陷盆地边缘。良好的地理优势,造就了石城温泉点分布广、水温高、水量大、水质优等特点。
 
    近年来,石城县温泉旅游发展突飞猛进,一路高歌,仅九寨温泉单日最大接待总量超过3000人次,年接待量连续三年增幅在30%以上,旅游人数更是在短短几年间从2010年的35万人次猛增到140万人次,旅游收入也从2010年的1.58亿元增加到4亿元。温泉旅游成为助推石城县旅游产业全面升级的“加速器”。今年1月至4月,石城县旅游总收入为2.103亿元,同比增长25.7%;该县外来游客68.38人次,同比增加25%。近日,笔者走进石城县,探访该县如何开发地热资源助推旅游发展。
 
    1
 
    地热资源储量国内罕见
 
    笔者在石城县琴江镇何坑村地热资源勘探基地采访时看到,一个个高耸的勘探帐篷内,工人们分工有序、有条不紊地勘测该地区地热情况。
 
    “石城县地热地质条件典型,温泉具有分布广、温度高、水量大、水质优等特点,在全省独领风骚,在全国也属罕见。”陪同采访的石城县矿管局局长邓扬俊介绍道。
 
    据了解,石城县目前已探明的地热资源有琴江镇大畲温泉、琴江镇楂山里温泉、琴江镇何坑温泉、木兰乡烧水湖温泉、丰山乡烧湖里温泉、琴江镇九寨温泉6个温泉点。温泉点水温均在46摄氏度以上,个别温泉水温超过80摄氏度。
 
    “我们在石城县范围内各地热点采取水样分析,结果显示水源类型主要以构造脉状水为主,属上升泉,PH值普遍高于7.0,水质透明,富含偏硅酸、硫、氟、氡等多种元素。”据赣南地质调查大队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类温泉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和保健作用,尤其对皮肤病、肌肉劳损、心血管疾病康疗等疗效极佳。
 
    “目前,全县已查明可采地热水资源储量7000吨/日,初步估算潜在资源储量12800吨至15000吨/日,远远超出了‘中国温泉之乡’申报标准。”邓扬俊激动地说。
 
    2
 
    温泉产业发展显山露水
 
    “仿佛玻璃漾水晶,宛若珠玑盛琥珀。”来到石城九寨温泉,你可以在群山环抱、温馨舒适的峡谷温泉池中斜倚石窟,让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也可以在亲亲鱼疗温泉池中让群鱼近身,亲吻体肤,同鱼共戏,体验“浴罢恍若肌骨换”的享受。秀美的天然峡谷温泉谷、别样的玩水方式、舒适的食宿、娱乐环境,给人高雅、舒适之感。
 
    “我们县通过招商引资,建成占地8000亩的九寨温泉度假庄园。”石城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伊迎斌说,九寨温泉内有水疗SPA、香薰玫瑰池、亲亲鱼疗池等40多个富有特色的温泉泡池,设有太极池、巨兽碗、滑梯等水上娱乐项目,集食、住、行、游、购、娱等设施一应俱全,是8个省级温泉旅游度假区之一,日均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石城县为做大做优做强温泉产业,实施“以山护水,以水养山”发展战略。该县依托“岩、泉、源、莲”四大资源,建成具有丹霞龟裂地貌特色的通天寨景区、天然峡谷温泉九寨温泉、亚洲落差最大的漂流赣江源漂流、百里荷花观光带等一大批特色景区;又投入2000多万元完善交通等方面的设施,修通了206国道至九寨温泉、国道至赣江源头等6条旅游公路,形成了源头探寻、水上漂流、温泉泡浴的一条龙“水上乐园”旅游线路。
 
    3
 
    温泉产业开发亟待升级
 
    “石城县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石城温泉资源大多分布在旅游风景区周边。”邓扬俊说,石城县目前勘探出6个温泉点。
 
    石城如此高的水温、如此多的水量,该如何开发与保护呢?
 
    “石城县目前正在整合温泉养生、客家文化、百里荷花、丹霞探奇、特色漂流五大核心元素,结合温泉旅游资源与多元文化,做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项目论证,打造精致县城、秀美乡村、特色景区。”石城县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黄志云表示。
 
    据了解,为保护和开发温泉资源,推动温泉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石城县邀请相关专家编制好温泉开发规划方案,升级改造温泉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特色温泉旅游,着力建设国家级温泉旅游综合度假区。同时,该县加快推进客家旅游文化街、九寨温泉二期VIP区、通天寨怡心旅游生态养生度假区等旅游项目,打造成集休闲、观光、养生为一体的温泉旅游度假村。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沈忠斌 李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