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山水画中游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1日
 |
石城县城一角 温礼明 摄
|
|
□李方圆
近日,笔者走进石城县城乡,领略了一番生态美景:城区街道两旁,草成坪、树成群、林成荫;街头游园广场,绿化景观层次丰富、艺术特色鲜明;乡村的水系沿岸,绿化景观带贯通城区……
绿色,是现代城市的脉搏
石城播绿种绿的脚步永不停止,该县以县城“一江两岸”为主轴线,该县在县城清华大道、沿江路、西华路等主要街道统一种植香樟和杜英,重点把滨江大道打造成绿化宽度30米至80米的绿色休闲长廊,使八方来宾一进石城便如置身山水田园画之中。2014年,该县在县城范围内,规划并新建温坊人工湖、仙姑岭湿地公园等,并对市民公园、李腊石森林公园等休闲场所进行景观林建设,以丛生竹、桂花、香樟、杜鹃和枫香进行带状种植,实现满城飘香、四季有景。
如今的石城,满眼皆是绿。据统计,目前该县城区园林绿地面积达86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0平方米,小区绿化覆盖率达37.5%,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新城在赣江源头展现出新的气象。
绿色,是美丽山村的气息
绿色是石城最美的景观,生态是石城最大的优势。近年来,该县围绕“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目标,合理规划,大力推进城乡通道绿化建设。在鹰瑞和石吉高速、206国道全线补植补造景观树和密植桉树,打造季相变化、特色鲜明的绿化亮点路段。该县先后投入3亿余元,建成了通天寨国家级AAAA级景区、九寨温泉、赣江源漂流、大畲乡村旅游示范区、石城阻击战纪念园等五大生态核心景区。
在建设用地布局中,石城县充分考虑山体、河流、历史文化等自然人文环境,将城市绿地格局由从前的点(散)状变为片(块)状,使绿地系统和山体相互契合,充分体现了“山存林、林生水、水养城、城载人”的理念,实现开门见绿、户户有绿。目前,该县森林覆盖率达75%,活立木蓄积量470.58万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一直稳定在99.4%。
绿色,是亘古不变的诺言
播绿更要护绿。作为赣江源头县,石城县在不断美化绿化城乡的同时,更把保护绿水青山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该县环保局局长李纬介绍,石城县为防止生态破坏做了大量工作,出台《石城县保护“一泓清水”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连续几年实行林木零砍伐政策,并加大对森林监管力度,将以前的伐木工全部转制为护林员。同时,该县落实严格的招商门槛,严格把关环评环节,坚决拒绝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企业。据统计,近两年来累计拒绝污染项目100余个,关闭、搬迁污染企业50余家。
有了优美的环境保障,石城县乘势而上,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该县从提升农林业效益上入手,改变烟叶、白莲、水稻“三分天下”的传统种植方式,通过引进种植大户、培训种植能手、出台帮扶政策等措施,大力培植油茶、香樟等特色农林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户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涌现特色产业村40多个,种植油茶10.7万亩、香樟3.1万亩,石城县迈上了一条绿色致富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