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3日
|
||
|
□记者徐金侦
阳春四月,踏春时节。古塔风流,春意盎然。
赣南的古塔建筑名冠全国。风水塔是我国明清时期常见的一种包含抽象意义的建筑形式。赣南的风水塔名称繁多,常见的有文风塔、文兴塔、文星塔、水口塔及根据八卦方位定名的巽塔、坤塔、辛塔等等。风水塔起名无一定式,惟取其吉祥发达之意。赣南风水塔建筑起源何时,无从考究,能肯定的是,这些塔几乎都是起着补缺障空、禳压水害,满足人们期望文运昌盛、科宦发达的美好愿景。
赣南现存明清时期风水塔五十余座,现存完整的古塔有:赣州的慈云寺宋塔和明代玉虹塔,赣县的大宝光寺塔,宁都的明代水口塔,石城的宝福院宋塔,瑞金的明代龙珠塔,兴国的明代朱华塔,大余的嘉佑寺宋塔,信丰的大圣寺宋塔,安远的无为寺塔。这些塔,有的高大雄伟,有的秀丽玲珑,有的稳重挺拔,有的庄重古朴,而且构造独具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赣南文化和经济繁荣的结晶,显示了赣南人民的超群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水平。
据市博物馆党支部书记万幼楠介绍,赣南的风水塔主要建设于县城、村庄的水口、周边的山峦边,古时风水塔常常无人靠近,只供远远观望。如今在城市化进程中,风水塔却成了城乡之间的节点、重要交通标志和市民休闲观光的去处。近日,记者收集整理了一些在赣南享有声誉的名塔资料,让我们随着春天的脚步,走近它们。
慈云塔
慈云塔位于赣州市老城区东段,建于宋仁宗圣元年间,相传曾因藏有高僧之舍利子而又名舍利塔。塔高49米,是典型宋代高层楼阁式九层六角砖塔。清光绪23年,廊檐木板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留下孤塔一座。1957年,省人民政府将慈云塔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市政府拨款对慈云塔进行了维修复原。
玉虹塔
明万历年间建的玉虹塔位于章贡区水西塔下村,因塔下旧有玉虹桥而得名,又因塔身粉有白灰,故俗称白塔,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玉虹塔砖壁木楼。壁内折上登塔,六角九层楼阁式塔,高42米,基座为红条石砌成的须弥座,叠涩出檐,底层三向辟门,有倚柱、额枋等仿木构件。1992年5月,在玉虹塔的地宫中,出土了一只重达76.5公斤的特大铁元宝,铁元宝是玉虹塔的镇塔之宝,上面铭铸有“双流砥柱”四个大字。
大宝光寺塔
赣县大宝光寺塔,是座唐代亭阁式墓塔。该塔建于室内,平面正方形,高4.5米,青石雕成,塔基由三层须弥座组成,各层上下枋,均用层层方角皮条线叠出,底层壶门内浮雕各具形态的狮子,每面四个,二层浮雕麒麟、风凰及卷云纹;三层浮雕盘膝趺坐的菩萨,每面五个,塔身坐在一仰覆莲座上,中辟塔室,正面开一眼光门,门两侧各浮雕一尊全身甲胄、手执宝剑的护佛金刚,金刚之上浮雕人首鸟身飞天。塔身四角用八角倚柱,柱下用铺地莲瓣纹柱础。塔顶由四坡屋顶和塔刹组成。屋面平缓、四角稍有起翘,四脊头有脊兽。塔刹由方座、束腰、八角形伞盖、宝珠等十一层组成。
水口塔
宁都水口塔建于明万历20年,位于宁都县城南郊梅江河边。该塔砖木混合。双向壁内折上登塔,有刹柱至四层。八角七层楼阁式塔,高48.8米,双层砖叠涩出檐,有平座及简单的砖制斗拱、柱额等仿木构件,底层按东西南北各辟一门。
宝福院塔
石城宝福院塔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保存不多的北宋古塔之一。宝塔位于该县城东南的宝福院后,紧邻琴江河,塔影江心是古代琴江八景之一。宝塔始建于宋徵宗崇宁元年,落成于大观四年。是一座楼阁式佛塔,塔身七级六面,竹节钢鞭形;塔高59.48米。每级有六扇门,三开三闭。檐角悬挂铜铃,风吹铃动,声播江城。塔墙北较直而南较斜,重心自然向北移成15度夹角,结构严谨,技艺精巧,虽经多年风雨雷震,仍挺立江边。宝塔在历史上曾遭三次兵燹,进行过两次维修。
龙珠塔
瑞金龙珠塔俗称白塔,坐落于瑞金市区西南方向约3000米之绵江河畔,塔高34米,始建于明代万历壬寅年,清代道光18年西关杨氏捐资重修,1934年再次维修,并以塔为中心辟建犁庭公园。该处因塔建寺,因寺而设地名,“塔下寺”这一历史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近年来,瑞金城市建设迅速发展,龙珠塔及与之毗邻的瑞金市烈士纪念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纪念馆、百县林融为一体。传统的风水学说中,水口塔有镇水作用,水积则财聚,寓示佑护瑞金民丰物阜、百业兴旺;龙珠塔在瑞金的民间传说中为“状元笔”,也寓意瑞金文明昌盛。
朱华塔
兴国朱华塔位于县城南约3公里的埠头乡程水村横石山岗上。朱华塔因塔建于县城西南,而“西南为朱,近太华之居方于,故得名为朱华”。又因塔所在的山岗名横石,故又名横石塔。塔有北南两门,北门的匾额为“横石宝塔”,南门匾额是“朱华宝塔”。朱华塔始建于唐大顺年间,风水祖师杨救贫的首位弟子曾文辿倡建。元毁,明代嘉靖29年重建,清嘉庆8年修葺。1959年省政府公布该塔为赣南3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嘉祐寺塔
大余县嘉祐寺塔位于大余县南安板鸭厂内,建于北宋嘉祐年间或唐末。嘉祐寺塔为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六角,共五级,内部空筒式,高19米,塔刹已毁。2006年作为赣州佛塔之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圣寺塔
信丰县城内的大圣寺塔建于北宋时期,塔高66.45米,这座楼阁式古塔因塔上有铭文“大圣寺”,故得名。该塔为江西乃至江南地区现存最高北宋古塔。大圣寺塔为平面六角形九级楼阁式砖塔。塔身6面9层,每层平座形成十八级,三面有真门,其余三面为假门。在1957年,大圣寺塔被列为第一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3年和1954年国家文物部门曾两次对古塔进行考察。第一次从古塔上取下一尊木雕像,铜钱数枚。第二次发现一尊刻有铭文的木雕像。
1984年至1990年,我省对塔进行全面维修,复原了栏杆、飞檐、塔刹和副阶等。维修过程中,在塔内部发现各朝代的铜钱,年号包括开元、太平、淳化、咸平、景德、天禧、元丰等,又于第七层北面假壶门左侧发现一铭文砖。
无为寺塔
安远县无为寺塔,在安远县城西门外原大兴寺后。唐长庆四年建无为寺,明改大兴寺。北宋绍圣四年建无为塔,计六面九级,塔内设有明暗层共计17层,步阶梯穿楼可登至塔楼顶层。塔高61.3米,其中塔刹高6.5米。塔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正方形四种青色火砖,用黄泥拌谷糠将火砖交错砌成塔壁。每层用杉木做楼梁和瓦梁,用杉板做楼板,以琉璃瓦盖檐面和顶。原寺早废,塔仍完好。1982年至1984年曾对古塔进行过全面维修。
天宝塔
天宝塔位于赣州市老城区与章江新区和西城区接合部的章江西岸杨梅渡公园山顶上,与赣州古城的风水塔——玉虹塔相呼应。该塔规划设计为仿宋塔建筑风格,塔体八面,高9层,基座高3.2米,塔身高69.69米,总高度为72.89米。塔身主体为钢混结构,外观为仿宋砖木结构,塔梯采用“壁内折上式”(即在塔壁内环旋折上),外观色彩以红、青两种色调为主。在塔上可俯瞰整个新、老赣州城并眺望周边的青山绿水。2011年5月20日被命名为天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