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大石门下银杏奇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8日

    古银杏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中。


 
    □孔繁芸 宋凯 文/图
 
    上犹县双溪乡大石门村,山峦叠翠,风景秀丽,从山中由北向南流的右溪及由西北向东流的左溪,犹如两条玉带飘忽在幽静的山谷,缠绵交织,汇集一处,流入寺下河。顺着寺下河而下,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因村口矗立两块大石壁,如牢固的石门守护着村里的一草一木,而得名“大石门村”。近日,笔者走进该村,看到村口有一西晋摩崖石刻,碑文落款“建兴二年虞去虍书”,向人们昭示着这里的悠久历史,不禁让人细读历史,慢慢品味,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据《曾氏族谱》记载:南宋端平年间上犹县城曾少四迁此,吴、田氏继入。这里古老的住宅依山而建,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青砖砌墙,画栋雕檐,既壮观又典雅。吴氏家族留下的建于清代的“正卿第”更是风格独特,精雕细琢,正厅堂上一块道光二十九年留下的“杖朝宿儒”的祝寿匾额,金光闪闪,熠熠生辉,似乎在向每一个造访者讲述着吴氏家族当年的辉煌与荣耀。
 
    走在村中曲径通幽的鹅卵石古驿道上,让人感觉回到了往昔,这个村子曾是方圆5公里最繁华的地方,那条鹅卵石路见证着村里的繁华,不知多少文人墨客与商贾巨鳄途经这条古驿道去到码头,搭乘南来北往的船只走向山外。
 
    村中最神奇的要数那棵古银杏树,相传是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左右),吴氏凤珠随玉文公征畲、由广东带回种子植于东园,至今500多年。古银杏历经了500多个春夏秋冬,吸取了天地精华,也见证了古村落的繁荣沧桑。如今古木参天,直入云际,枝繁叶茂,要五六人才能合抱,树干粗糙斑驳,却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每年秋天都果实累累,一如吴氏家族开枝散叶,世代繁荣,是大石门的镇村之宝。
 
    如今随着人口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乘着土坯房改造的东风,建起了一栋栋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小洋楼,但村民始终自觉保护和修缮古宅,让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人文气息相得益彰。人们对古银杏树周围的空闲地进行了绿化,添置了小石登、小石桌,昔日的镇村之宝如今成了人们休闲、纳凉之地,也是年青人互定终身的“月老”,神奇的古树更是一如既往地庇护着她的子孙们。
 
    袅袅的炊烟与薄薄的暮霭,清澈的寺下河穿境而过,大石门村犹如置身宁静、安详的仙境,青山翠色,满目葱茏。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