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客家旅游 >> 正文内容

会昌新人街:古城墙边忆沧桑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3日

 

古城门。

长满青苔的古城墙。

古城墙边的老宅。

  历史悠久的城门,木制的楼房,青砖垒砌的城墙……近日,穿行在会昌县老城区新人街,感受到远离喧嚣的宁静,古老与沧桑的气息扑面而来。街道与古城墙,以及长在墙基缝隙里随岁月枯荣的野草花,见证着会昌历史的变迁与辉煌,仿佛讲述着一个个的动人传说。抚摸着那墙基上古老的砖石,岁月沉淀的余温就在你的指尖传递。

  会昌古城经历风风雨雨,不屈的脸庞更显坚毅和沧桑。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会昌置县,县治称“会昌镇”,在城北设立公署。南宋绍兴年间,县令黄钺最早筑城。元朝时,塞小南门、小西门,存四门:东为“双清”,西为“丽泽”,南为“镇湘”,北为“临清”。另于镇湘门左右建敌台两座。明朝时,城墙、城门重修过五次。清朝时,城垣重修过多次。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会昌城爆发反清起义。清兵围城,城墙几乎全毁。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知县王洵倡修,重建鼓楼、炮台、警铺,东门楼额曰“镜虹”、西门楼额曰“含清”、南门楼额曰“南薰”,北门楼没有额。1931年9月底,红三军团第三师围攻会昌城,围城一个月后,红军采用坑道爆破战术,用“棺材炮”炸开南城和西铳阁,攻克会昌城。新中国成立后,会昌县将南城墙及西铳阁修复。1940年,清华门被火焚毁,会昌县政府将城墙加高加固后,高近7米,厚3米,增建西南角和正南各一座炮台,改镇南门为“南薰门”,改“丽泽门”为“惠民门”。

  这里曾经是会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载会昌人民对历史的回忆。如今,繁华褪去,新人街变成了会昌县城最古老的一条街道。尽管新城在不断建设发展,这里仍然居住着不少居民。

  会昌县城三面环水,建城历史久远,城墙规模宏大,坚固无比,有“铜赣州,铁会昌”之称。新人街位于会昌县城北门环河位置,县城的环河东、西、北三面还留有丈把高的墙基,历经洪水的侵袭和战乱破坏,又反反复复进行修葺,现存城墙长约1030米,存有宋、元、明、清时期的大量铭文砖,城门仅存北门、东门两处。2004年5月,县城墙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会昌县城墙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王兆钧 温著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