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1日
星期天一早起来,看着天气不错,穿好旅游鞋,慢慢地走在我熟悉的城市街头,欣赏着身旁来来往往的车辆人流,倾听城市对我的耳语,感悟着城市留在我心底里的风景和古城的一点一滴记忆。
我与赣州这座古城有着无法割舍的情结,我生在这座城市,长在这座城市,对它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
一路走,走到历史斑驳的赣江路,厚重的城墙,与一街相望的仿古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旧时鹅卵石铺就的道路被历史的烟云所淹没,走在上面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
从赣江路一直往北走,中山路、廉溪路,再登上古城墙,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浮桥、寿量寺、八境台、郁孤台、八境公园、龟角尾公园。遥想当年,繁华的赣江路人来人往,商家大贾把这条街道搅得热火朝天。从北宋开始,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千多年时光中,这里上演着赣州版的清明上河图,商贾云集,人欢马叫,商品贸易频繁,城外的江面上,船帆林立,商船如梭,彩旗招展,码头上堆积如山的货物,搬运工人忙碌地搬运上上下下的货物;城内的酒肆饭馆旌旗飘扬,商家的叫卖声,行人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一条小小的街道演绎了古城的千年繁华。
宽广的贡江水面,滔滔不绝的江水流淌了几千年,横跨江面的浮桥静静地泊在那里,远远望去,好像一条镶嵌在江面上的拉链,几百年来,人们轻易地把江面上的拉链拉开拉起,成为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赣州古浮桥,原名惠民桥、东津桥。由宋乾道年间赣州知军洪迈组织人员所建,浮桥全长约400米,由100多艘小船,上铺木板相连而成,每三艘为一组,分为33组,用缆绳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连接贡江两岸,每天上午下午分别定时开启,以便来往商船通行。
这一古老的城市水上交通设施,在赣州古城沿用了800多年,构成了赣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景观;古浮桥的东头是城郊农村,还有一些工厂,因此成为人们来往的通道。每到夏天的傍晚,有不少市民喜欢到浮桥旁游泳,晚上有不少人坐在浮桥上纳凉,一些青年男女还喜欢到这里谈情说爱。
作为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赣州有许许多多的历史典故和民谣,比如“三山五岭八境台,十个铜钱买得来”,就特别形象地反映了赣州古城的地名文化,这一则民间顺口溜,概括了古城的地形地貌、人文景观、官署衙门的位置和部分街巷、道路得名的原因,其中“三山”指的就是城内的笔峰山、东胜山、夜光山;“五岭”指的就是田螺岭(贺兰山)、百家岭、桂家岭、慈姑岭、金圭岭;“十个铜钱买得来”指的是城内十个带有“前”字(与“钱”谐音)的地名,如府前、姚衙前等,而“八境台”指的是古代城内的八座亭台,遗憾的是,到今天仍保存完好的只有两座了,就是郁孤台和八境台。
行走在赣州古城墙上层层叠叠的一块块城墙砖上,我无法想象古城墙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饱受的战争蹂躏,经历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现在的城墙下,一边是古色古香的宋城公园和川流不息的中山路、廉溪路,一边是滔滔不绝的贡江,三三两两的游客在城墙上悠闲地散着步,为古城墙增添了几分优雅和宁静。
赣州古城墙,作为城市战争和灾难的见证物,有着许许多多沉重的历史记忆。
赣州古城墙从建成到清末的时光里,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残酷战争上百次,其中历史上有记载的就有东晋徐道覆攻克南康郡之役、五代肖颐围城之役、陈霸先攻占南康之役、南宋陈新围城惊隆佑太后、隋末林土弘据虔称楚王、齐述兵变和李耕率六路军围城之役、唐末黄巢冲天大将军南征过虔、南宋岳飞攻占虔州、元末陈友谅屠城、明常遇春攻赣、明末杨廷麟、万元吉保卫赣州城战斗、清初三藩之乱中的赣州之役、太平天国石达开部和赣郊楼梯岭攻打赣州古城等几十次重大战役。
在一次次的战火中,城墙的防御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赣州城墙的每块砖、城墙的每个角落,都经受过战火硝烟的熏染,都是在血雨腥风中浸泡后留下的产物。
翻开赣州城市厚厚的历史档案,我们从嘉靖赣州府志记载的一次较大的战争便可见一斑,南宋朝廷镇压齐述兵变就比较典型。
南宋绍兴21年(公元1151年),虔州军卒齐述杀了统制吴进同总领马晟据城造反,8月南宋朝廷派遣殿前司游奕军统制李耕,兵分六路进攻虔城,李耕采用了张宁的计策“乃环城植鹿角立木栅”战术,六路大军将虔州城团团围住。
当时虔州城东有陈敏率领的闽军,南有张宁的广东循州军,西北有张训通的鄂州军,东南有刘纲的洪州兵,水东有邓酢的宁都兵,李耕的总指挥部设在虎岗。可以说,已经把虔州城围得水泄不通。面对大兵压境,城里的齐述和他率领的军卒没有屈服。11月23日,经过三个多月的围困后,李耕命敢死士驾云梯天桥,在火炮、强弓的配合下,从城外向城内发起攻击,齐述率领军卒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最终抵挡不住李耕大部队的强猛攻击,首先在陈敏率领的闽军和西北张训通的鄂州军从城东北攻破城墙。破城后展开了激烈的巷战,齐述率领的军卒根本抵挡不住,2000多军卒从西门缒城而下,被守在那里的鄂州兵阻击,一大半士卒被赶下了章江,其余败走南门;广东循州军早在那里以逸待劳,张宁官兵将1000多败兵杀死或逼到护城壕中淹死,最后还捞起尸体斩首,2000多条鲜活的生命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消失在坚强的城墙前。也就是经过这次战事后的第二年,南宋朝廷认为虔州人难“治”,是因为虔字有个虎头,有杀气,在公元1153年把虔州改名为赣州。
当然,赣州城历史上还发生过好几次惨烈的屠城事件。一次是陈友谅部下久攻赣州城不下,攻破赣州古城之后竟怒及无辜,进行了十分惨烈的屠城,把困在城中的百姓全部杀尽,致使当时的古城成为一座死城。还有一次就是明朝杨廷麟抗清之战,由于城中军民人人参战,巷战惨状触目心惊,战后城内军民殉节出现了“积尸平池”的悲壮惨烈景象……
行走在古城墙上,低头看着眼前斑驳的古城墙,遥想当年的城墙上,旌旗猎猎,守城军卒兵勇一个个手持长矛大刀,在那里紧紧地盯着城外的江面,无限忠诚地守卫着城池,守卫着自己心爱的疆土。抬头看远处的赣江,波涛滚滚向北而去。迎风仰起头,我似乎从风里闻得一股气贯长虹的气息,我的古城,我的古城墙,你生生不息、顽强奋进的精神令我振奋。
有人说,最美的风景在远方,梦想着远方那蓝蓝的天空,那美丽的海洋,那浪漫的情景……但是静心感悟,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熟悉的城市才是最美丽的。
我喜欢赣州的风景,喜欢这座城市古老的文化,喜欢古城一个个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历史人物,因为在我的心底,无论他们为这座城市作的贡献是大是小,只要留下过足迹,他们都是我心底里一道特别的风景。